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头条 > 详情
人物名片
重庆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栗子乡建龙村驻村第一书记
胡佳
·建龙村简介· 建龙村为栗子乡北大门,这里有四川二路红军游击队留下的3幅红色标语,也有寨门遗址,形成建龙的红色文化、古寨特色。近年来,建龙村主要通过发展红辣椒、黄蜀葵(中药材)、有机水稻等产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受组织选派,我于2023年6月赴栗子乡建龙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乡村振兴指导员。驻村以来,在当地党委政府,以及派驻单位的指导下,我与工作队员、村两委干部带领全体村民撸起袖子加油干,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一幅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建龙村人居环境蓼叶坝示范点全貌
帮助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
为了摸清建龙村情况,驻村后,我带领工作队员第一件事就是全面走访农户。部分村民反映,自家房屋存在漏水、墙体裂缝、墙面脱落等情况。
胡佳走访农户
对这一问题,我们高度重视,力尽所能争取到少量资金,鼓励村民自行修缮房屋,经申报验收后给予每间房屋300元的补贴。
最后验收通过26户房屋69间,共发放补贴资金2.07万元。这个被村民称为“滴水不漏”的修缮项目,既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又改善了人居环境,同时也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胡佳与农户交谈
我和工作队员在与村民交谈时了解到,村内部分进院入户的便民路是狭窄的毛坯路,严重影响生产生活。针对村民的诉求,我们积极争取市人大常委会帮扶集团资金100万元,用于补助栗子全乡农户自行硬化入户路。其中涉及建龙村并通过验收的有39条共1852.8米,惠及农户60户。此项“通达工程”的实施,村民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窘境。
在派驻单位和市人大常委会帮扶集团的支持下,我们和上轮工作队先后实施了四批“点亮工程”,安装太阳能路灯共400多盏。星星点点的灯光点亮了建龙村的夜空,村民们不无感慨地说:“这下好了,我们早晚出门再也不得打黑摸了,也有了安全感。”
胡佳走访农户
通过派驻单位、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共同努力,2023年建龙村获评“第七批重庆市扫黄打非先进基层示范点”称号;2024年又获评重庆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称号。
构建三个主体促进产业发展
近年来,建龙村曾先后尝试发展板栗、蚕桑、黄栀子、土蜜蜂、食用菌等产业,但都无疾而终。为了答好“乡村两问”继续寻找产业振兴突破口,我带领工作队员从构建“新农人+村集体+农户”的乡村发展利益共同体的三个主体着手。
红辣椒产业
首先是为新农人提供社会化服务。2021年,在外成功人士彭天俊返乡投资修建的重庆古寨栗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常生产盈利。为发展壮大企业,增强企业活力,我与工作队员积极推进产品上线832脱贫地区消费帮扶平台,打通网销途径,拓宽销售渠道;残疾人张国象夫妇流转20余亩土地发展中药材黄蜀葵,但因前几年接连遭受风灾、疫情、旱灾,导致经营困难。我们积极联系相关市级部门解决生产、销售等方面问题,为产品的销售牵线搭桥,增添他们的生产信心。
黄蜀葵产业
其次是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使建龙村生产经营具备市场主体资格,我与工作队员协助村两委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绯龙庄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并力推该集体经济组织上线832脱贫地区消费帮扶平台,使之和栗子乡农产品集散中心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综合销售平台。今年,村集体经济为助推辣椒产业发展,集中连片种植辣椒150亩,目前长势良好,派驻单位和村委进行支部联建促产业活动,资助辣椒产业发展资金2万元。
胡佳与村民一起采收黄蜀葵
再次是鼓励农户跟着新农人干。因今年黄蜀葵市场需求大,在新农人的示范带动下,我们鼓励农户扩大种植面积,共有44户农户领取可种植118亩的黄蜀葵种子,与去年同期相比,种植农户增加20户,种植面积增加90亩。
实施乡村治理打造和美村庄
在我和工作队员的推动下,去年8月,建龙村老年食堂正式运营。为了让不方便做饭的老人能吃上一口热饭,我们组织村里志愿者长期为这部分老人送餐上门。我们还为子女在外务工的22名老人远程办卡充值。
驻村工作队组织红镰志愿服务队种植辣椒
今年年初,我们配合驻乡工作队开展“岁寒送温暖·帮扶暖人心”活动,为建龙村100多名70岁以上留守老人送上围巾和手套,营造了敬老爱老的浓厚氛围。
去年和今年的暑假期间,我们携手村两委举行“残健融合·植梦铸魂”青少年暑期活动,聘请本村大学生为志愿者,带领小初高的青少年发展文体特长。其中挖掘出视力残疾少年彭莹莹的演讲特长,并由工作队员陪同,参加川渝两地联合举办的“书香有爱·阅读无碍”诵读大赛。大赛视频在全村政策宣传群里全程直播,引起一名村里的爱心人士关注,决定从去年8月起开始为她捐资助学200元/月,承诺到彭莹莹结束学业为止。
胡佳帮村民收购麦子
我们开展观影活动,组织村内返乡人士、学生等进县城,通过观看《我本是高山》《开山人》两部影片,激励孩子们勇敢“走出去”见世界,同时号召在外的游子“返回来”建设家乡;邀请县人民医院21名医护志愿者为村里100多名群众举行现场义诊,并为出行不便村民上门进行残疾评定服务;帮助七旬独居残疾老人打造“养蜂小院”,助推蜂蜜销售等等。
今年,建龙村获评“巴渝和美乡村五星级示范村”荣誉称号。
记者:李达元
编辑:李玉婷 彭荣庆
审核:王 洁
编审:张博铭
总编:周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