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魅力丰都 > 详情
房屋上精美的雕花
付定魁大院全景
记者 李达元
近日,记者走进包鸾镇红花坡村日照坝,只见村落所有建筑依山而建,主要为土木结构房屋,传统的三合院或四合院,村落建筑呈“品”字形分布,周边有河流、拱桥、多种古树等自然资源。给人的印象是村落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气候适宜,犹如一幅田园风光画卷徐徐展开。
人才辈出文脉悠悠
“日照坝也叫石坝,地域面积为0.3平方公里,村落内主要民族为汉族,共计33户148人,有曾、郑、王等姓,主要以曾姓为主。”当地村民曾长波说。
曾长波介绍,日照坝90%为古建筑,目前大部分保存完好。其中,最突出的要数曾老爷宅和付定魁大院,前者为父子宅,采用上下单独结构,楼上未设置隔断,方便屯粮;后者宅院呈左右对称,原设有错形迷宫门,用于防盗,整个院落呈环形分布,左右有两条龙洞常年流水。
近百年来,红花坡村日照坝能人辈出,青出于蓝胜于蓝,其中重要历史人物有清朝末期的曾家四爷(名字不详)考取武状元;曾明阳(曾四爷后人),曾任成都军区警备区副司令员;曾国山(曾四爷后人),上世纪六十年代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北京气象台台长、山西太原大学教授。从日照坝走出去的冉聿修,曾就读于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了革命。
然而清朝末期,由于丰都长江北岸匪患四起,民不聊生,当地平匪不力。身为武状元的曾四爷接清政府指令,带领军队去北岸平匪,因敌势众多,曾四爷势单力薄,加上清政府支援不力,致使他在救助部下时被困,不能脱身,最后在奋战中不幸牺牲。
特色产业百花齐放
“我们这里以前交通条件落后,村民以种植水稻、玉米、红苕等农作物为主。近年来,随着公路修到各个村组院落,就搞起反季节蔬菜种植。”二组村民吴安华说。
吴安华是种植反季节蔬菜的带头人,最多时,他家种植过40多亩白萝卜、包菜等。采收时节,商贩开车直接到地里收购。他与商贩讲好价钱后,就雇请几个村民帮忙,将采收的蔬菜过称后装上车。
红花坡村植被丰富,适宜养殖蜜蜂。村民冉明锋学到养蜂技术后,在村里率先发展养蜂产业。在他的示范带动下,每个村民小组都培育了4~6户养蜂农户,目前全村养蜂约600桶,年产优质蜂蜜3吨左右。
“我们还成立了养蜂合作社,给蜂蜜注册‘百花蜜’商标,实行统一销售,很快打开了市场,蜂蜜成为村里畅销农产品之一。”冉明锋说。
红花坡村村干部黄儒林介绍,虽然村内最高海拔1660米,但是最低海拔却不足300米,落差较大,而且水源充足,因此该村引进大户在四组发展种植莲藕产业,不但解决了撂荒多年的150亩水洼田,也为当地村民通过采挖莲藕带来了可观的劳务收入。
“近年来,村‘两委’还把返乡创业的青年人培育成长为新农人,帮助他们在村里发展肉牛、青蛙等养殖业,现已养殖青蛙42亩,养殖肉牛80余头,年产值120万元。”黄儒林说。
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红花坡村日照坝以山地为主,四面环山,中间却是盆地。该村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而且随海拔高度变化呈现出明显的立体气候。多年平均气温24℃,有两条龙洞常年流水,水源十分充沛,森林覆盖率为79.4%,有天然氧吧之称。
“村落建筑均依山而建,周边植被丰富,村内除有大量的马尾松、竹、柏树、三代水彬等植物外,还有干洞、龙洞,干洞中有大量自然形成的可供观赏的石山、石瀑、石钟等奇特景观,生态环境优美。加之日照坝位于村子东北部,与雪玉洞相连,有发展乡村旅游潜力。”黄儒林说。
近年来,日照坝村落现状日益改观,公共基础设施如交通、水、电、通迅等基本功能齐全,环境卫生得到较大的改善,人居环境较为优越。村内的曾四爷宅、曾崇武宅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时常有游客慕名而来参观。
“随着交通完善,生态环境改善,来村里徒步健身、避暑纳凉的游客逐渐多起来,我立马抓住这一商机,把自家的旧房拆掉修建成农家乐,可一次性接纳40人就餐和住宿。”六组村民刘希武说,从6月到8月夏季最热的三个多月时间里,农家乐几乎天天满员。
红花坡村因海拔高,夏天可以乘凉冬天可以赏雪,还有野生猕猴桃、八月瓜、野草莓等原生态的水果。下一步,该村抓住获评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这一契机,把丰富的资源开发出来,吸引更多的游客上山来玩,让有条件的村民都参与到乡村旅游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