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详情
“真正的红苕粉条通常是半透明的,颜色呈深青色或稍显黄色,而不是特别透明。”近日,在董家镇石龙门村二组红苕粉加工厂内,负责人钟胜拿起一把红苕粉条向记者介绍。
今年31岁的钟胜,于2022年创办了这家红苕粉加工厂,通过收购红苕做原料加工粉条,不但实现了自己创业梦想,也解决了全村及周边村组村民红苕销售难题。在他的带动下,今年全村采取玉米套种的方式,共发展种植红苕2000多亩,有效地扩宽了增收渠道。
钟胜检查加工好的红苕粉
返乡被聘为本土人才
2013年,钟胜大学毕业后,跟村里许多年轻人一样,离家去了城市打拼。由于有文化,头脑聪明,他很快在重庆主城找到工作,并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逐渐由公司普通职员做到中层管理干部。他想,照这样发展下去,自己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于是对工作更加勤奋。
就在钟胜憧憬着美好未来时,2016年,家乡出台引进在外有志之士返乡创业的政策,并将其作为本土人才进行重点培养,通过他们把新思想、新理念、新产业带回来。
“获悉这个消息,我思虑再三,决定还是放弃现在的职业,回家乡发展。”钟胜说。
回到家乡的钟胜,很快被董家镇党委政府作为本土人才安排到所在的石龙门村任职。他迅速转变角色,工作尽职担当,利用自己有精力、有学识、有点子的优势,扎根农村埋头苦干,带领村民共谋发展,推动班子从弱到强、村民从散到聚、发展从无到有,用青春和汗水浇灌出石龙门村的乡村振兴之花。
由于成绩突出,加上村民的认可和支持,2020年4月3日,钟胜被董家镇党委提拔任命为石龙门村党支部书记。当宣布任命那一刻,钟胜深切感觉工作的压力更大了、身上的责任更重了。
“我暗暗告诫自己,回到村里后,一定要加强村组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团结,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多办实事好事。”钟胜说。
钟胜察看红苕秧苗生长情况
全力抓好花椒产业
上任后,钟胜主抓的头一件事就是村里的花椒产业,他经常与椒农谈心交朋友,了解他们所思所想所盼,现场传授花椒种植和管理技术,并帮助他们联系花椒的销路。
2022年,干旱袭来,严重威胁全村的花椒产业。一天大早,钟胜突然接到椒农易代美的求助电话:“钟书记,我们家的花椒旱得好恼火,怎么办哟?”钟胜二话不说直接回答:“别着急,我们马上就来。”挂掉电话后,钟胜立即组织帮帮队成员赶赴现场,通过协调水源、架设水管、连夜浇水,及时有效地帮助易代美的花椒树解决了灌溉难问题。
易代美只是钟胜帮助其解决干旱的椒农之一。花椒作为村里的支柱产业,当年受持续高温伏旱天气影响,部分花椒树出现缺水、干枯状况,看着让人揪心。为了帮助椒农解决“急难愁盼”,钟胜临时组建了帮帮队,排查全村所有山坪塘蓄水和花椒树干旱情况,通过架设管道,将蓄水充足的山坪塘水源引向干旱严重水塘、水池,方便椒农就近取水灌溉。
“对家里缺劳力的椒农,我主动协调水管,利用夜晚时段帮助其灌溉花椒树。由于浇灌及时,保住了全村的花椒产业,第二年,全村花椒产量不减反增,获得可喜收成。”钟胜说。
钟胜在全村培育了以易代美、万连权、熊密忠、万连生、熊青云、万淑琼等村民为代表的花椒种植大户,共计发展花椒产业约1600亩,目前有1300亩进入盛果期。
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在服务家乡的几年来,钟胜发现村民种植的红苕除了用作饲料喂猪外,直接销售基本卖不出去,即便价格很低也无人问津,这让他感到非常可惜。
“想到红苕可以加工成粉条,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食,市场上销售的红苕粉条价格也不便宜,我于2022年购回机械设备创办起红苕粉加工厂。”钟胜说,当年冬季,在红苕成熟采挖时节,他大量收购村民采挖的鲜苕进行粉条加工。
六组村民姚金斌介绍,每年玉米栽种后,他都会把厢行的泥土进行起垄,在地里套种红苕。不但玉米产量不减,每亩还可采挖红苕1500公斤以上。
“我家有5亩多地,每年采挖红苕8吨。近两年,钟书记按每公斤0.7元收购,可收入5600元。”姚金斌说。
姚金斌只是钟胜收购红苕的村民之一。自从创办红苕粉加工厂以来,他每年要收购全村200余户村民的3000多吨鲜苕。同时,在红苕粉加工期间,他还雇佣多名村民到厂里务工,虽然只有2~3个月时间,但是每人可收入6000元左右。
加工的粉条经过自然晾晒后,即可进行包装出售。钟胜还给产品注册了“庄园”商标,并成立了丰都县董家镇石龙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的方式将红苕粉条推销到周边市场及超市。由于产品纯正、耐煮、柔韧筋道,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
“下一步,我将适度扩大红苕粉加工规模,发动村民采取玉米套种方式多种红苕,其采挖的红苕应收尽收,扩宽他们的增收渠道,带领大家共同致富。”钟胜说。
记者:李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