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丰都故事 > 详情
杨兴荣展示种植的中药材
记者 李达元
以前,都督乡梁桥村是有名的烤烟专业村,大部分村民都种植烤烟,村民杨兴荣更是大家公认的烤烟种植大户。但随着上面下达给都督乡的烤烟种植面积逐年减少,杨兴荣只好另谋出路,将曾经的烟地改为种植脆李、凤凰桃等果树。
“虽然我还是在这一片土地上打拼,但是我的身份已经从烟农变成了果农。”近日,杨兴荣对记者说,他正带领10多个村民在自己的果园里对李树进行管护。
返乡创业种植烤烟
跟村里大多数青壮年一样,今年40岁的杨兴荣,在他年轻时也曾外出务工。后来,听说家乡正在发展烤烟产业,村民通过种植烤烟同样能够挣钱,这让他不由有些心动。
“几番考虑后,我于2012年选择了回乡创业。”杨兴荣说,他把自家的10多亩土地整理出来,不懂烤烟种植技术的他在烟草公司技术员的指导下,头一年便获得了较好收益。
尝到甜头后,从第二年开始,杨兴荣就把村里无劳力耕种的土地流转过来,逐年增加烤烟种植面积。最多的一年,他种植了200多亩烤烟。忙不过来时,就雇请村民到烟地务工。特别是采收烟叶那段时间,有20多个村民前来帮忙。
“从栽种烟苗到采收烟叶,我都被杨兴荣喊去干活,一茬下来,差不多要做30天,收入2000多元,而且杨兴荣中午还管饭,也不拖欠工钱。”村民谭代琼说。
杨兴荣算了一笔账,尽管大部分靠请人力,但是扣除人工工资等成本,种植烤烟平均每亩仍然有1000元以上利润,他每年的纯收入可达20余万元。就在他憧憬着美好未来时,却开始逐年压缩烤烟种植面积。
迅速调整种植结构
想到这是大势所趋,杨兴荣便从2017年开始调整种植结构。他把以前种植烤烟的土地整理后,从外地购回优质脆李、凤凰桃等果树苗进行栽种。考虑到市场风险,他把果园面积控制在100亩左右,并雇请专人加强对幼树的管理。
2020年,杨兴荣的脆李、凤凰桃等果树迎来初挂果,当年果子成熟上市,顾客品尝后都说口感好。随着果树产量逐年增加,面对一树树挂满枝头的果子,杨兴荣这才意识到,毕竟水果不像种植烤烟,烤烟有烟草公司全权负责收购,多少都不愁销路,而水果却不行,必须得自行找顾客。于是,他虚心向周边水果种植大户请教,探索出“线上+线下”销售模式。
“在脆李、凤凰桃成熟后,我还搞起了开园采摘活动,让周边的市民到果园体验采摘乐趣,不仅可以销售出去部分果子,而且价格每公斤比实体店高4至6元。”杨锦文说。
种植果树人工投入成本较大,春季除草、松土、施春肥、病虫害防治,冬季除草、修枝、给果树刷白,还有坐果期疏果、果子成熟期采摘等,都需要靠人工去完成。一年四季,杨兴荣花费在果园上的人工费达10万元左右。
“杨兴荣的果园,解决了我和六七个村民的稳定就业,近几年,我都在他的果园里务工,一年下来,大约有1.5万元收入,而且还可以照顾家里老人和孩子。”村民江彩荣说。
带动村民实现增收
在改行种植果树的同时,杨兴荣还将其余120亩烟地调整为种植大黄、独活等中药材,从中药材的种植到采收,以及后面分拣、晾晒等环节,同样需要人工去完成。为此,他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又解决了10多个村民长期就业。曾经外出务工的部分村民,也都愿意留下来替他干活。
谈到今后的发展,杨兴荣表示,他将在现有的基础上,把果园和药材种植基地的规模再做大一点、做精细一点,重点在田间管理和提升品质方面下功夫,让产品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我正在筹划,将把果园和中药材基地合并建成共富农场,尽量解决本村及周边村组的村民就业,让更多人通过务工实现增收,并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杨兴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