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头条 > 详情
11月,由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的2023年丰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走进了三合街道、社坛镇、丰都中学、县融智学校等地,以“非遗项目展示+节目演出+技艺传习”等互动形式,立体地为观众展示展演丰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非遗文化。
在县城生态广场,演员们挥动着手中栩栩如生的木偶,让它们跟着音乐的节奏舞动,台下的观众们全神贯注地观看着台上的表演,不时发出阵阵掌声。而在一旁的非遗项目展销摊位上,红岩手工豌豆粉、陈氏麻辣鸡、青龙偃月茶等多种非遗项目也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眼球,大家纷纷品尝、体验,十分热闹。
木偶戏
非遗农耕歌曲《石工号子》
豌豆粉
11月28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走进了县融智学校,非遗鬼脸瓢画展示歌舞《说唱脸谱》、非遗木棒棰戏《钟馗捉鬼》、非遗农耕歌曲《石工号子》、人偶同舞《偶戏新韵》等一个个精彩节目轮番上演,获得了学生们的阵阵掌声。
学生体验剪纸和展示作品
舞台上,几名学生正在近距离感受非遗艺术的魅力。丰都县非遗唯善剪艺代表性传承人田婵娟正在教同学们用2刀剪出“囍”字。鲜红的剪纸在同学们手中翻转、折叠,不到一会儿,一个个“囍”字就成功剪出来了。
学生们体验木偶戏
据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共10场,有在纹理自然的木瓢上绘制出奇异而夸张的鬼脸的鬼城瓢画、丰都武当流通门弟子展示武术、木棒棰戏、农耕歌舞《打闹草》……
“这次活动就是让市民、学生能够近距离去感受本土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同时去近距离学习我们的非遗项目,这样更有助于丰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未来的传承发展,特别是需要年轻一代的、新生的力量来加入咱们的非遗传承。”丰都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棒棰戏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张靖说,丰都非遗木棒棰戏属杖头木偶戏类别,在丰都木棒棰戏第三代传承者们的发展下,木棒棰戏紧扣丰都民俗文化,打造以《钟馗捉鬼》《无常醉酒》等为代表的“丰都故事”系列木棒棰戏。
《说唱脸谱》
农耕歌舞《打闹草》
我县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加强非遗资源挖掘、非遗项目保护、传承人认定管理和非遗传播普及,全县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目前,丰都县有非遗代表项目83个
其中国家级项目名录1项(丰都庙会),重庆市级项目名录16项,丰都县级项目名录66项,涵盖了非遗全部十大门类。
其中民间文学8项,传统舞蹈7项,传统美术9项,传统戏剧1项,传统音乐12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2项,传统技艺33项,传统医药5项,民俗6项。
现有市级非遗传承人9人,县级非遗传承人31人。
建成市级生产性保护基地1个、县级生产性保护基地4个;市级非遗传习所3个、县级非遗传习所2个、县级非遗工坊2个、评定命名县级非遗教育传承基地3个。
学生们认真观看非遗表演
“近年来,我县持续举办‘丰都庙会’活动,新增‘丰都中元节习俗’为非遗项目,非遗项目深度参与祈福节、南天湖音乐季等文旅节会。同时,与瓜纳华托市开展文化交流,通过节会注入双方文化元素,进行非遗项目和产品的展示,推动丰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每年开展文化遗产月主题宣传展示活动,举办非遗乡镇巡展、进都市宣传展示活动,组织龙孔戏牛舞、丰都麻辣鸡等产品多次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构建起非遗进校园、进景区、进社区、进节庆的‘四进’平台,常态化加强非遗传播普及,提升扩大了非遗知名度和影响力。”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陈芷琦
编辑:李玉婷 徐宏伟 林雪琴
编审:王洁
值班副总编:张建华
总编辑:李永生
声明:凡丰都县融媒体中心所属平台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若版权存在其他问题,请直接与本中心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