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详情
从2009年11月11日到今年,“双11”已走到第十五个年头。过去,在“双11”期间,很多市民为了抢购折扣商品往往通宵熬夜,而如今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双11”渐渐在消费者间产生了疲劳感,众人午夜疯狂抢购的情况一去不复返,消费者也从曾经的疯狂逐渐变得更加理性。
低价策略成平台主流
“抢红包”“‘双11’预售”“疯抢购物券”……“双11”即将到来,电商大战再起,各种促销广告铺满各大网购平台的界面。
为刺激消费,今年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打出低价牌。记者了解到,早在10月24日,某宝购物平台就正式开启了今年“双11”预售,推出跨店满300元减50元、满200元减30元,官方直降、立减,不用凑单、一件就打折等活动。而某东购物平台则是推出“现货开卖”,并采用跨店满299元减50元、20元福利补贴、参与百亿补贴商品翻倍、下调自营商品包邮门槛等促销活动。而更早启动今年“双11”大促销的某多多购物平台则是推出满300减50、满200减30的双档消费福利,百亿补贴也首次上线“单件立减”玩法,在补贴的基础上叠加价格直降。
在一堆满凑玩法中,不难看出各电商平台对“最低价”的决心,低价策略成为了今年的主流。而正是人们对消费抱持愈发节制理性的态度,更多转向购买平价商品,成为各大电商布局纷纷实行低价策略的主要原因。
是否优惠成消费者疑惑
商品打折销售是“双11”能够吸引众多人参与的重要原因,但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不少消费者对于商品打折、巨额优惠等仍心存疑惑。
“到底什么时候买才最优惠呢?”这个问题困扰了市民肖玲很久,以前预购优惠、“双11”当天优惠、返场优惠,玩游戏、邀请好友再拿优惠券,再根据适用范围对应叠加优惠,这些已经绕晕了她。“太麻烦了,我实在是弄不懂怎样买才能最优惠。”
相对于肖玲感觉“智商已经被碾压”的困惑,市民陶波则有另外一个疑惑。
“都说‘双11’买东西便宜,但真的便宜了吗?”陶波告诉记者,去年,他在购物车里收藏了一双品牌皮鞋,收藏的时候,售价是499元,而今年“双11”活动折后价成了599元。中间隔了一年时间,很难说店铺是故意涨价了,但是难免让自己有这样的疑惑。
“最终我选择买了另外一双重新找的皮鞋,反正这双我没有关注价格,即使‘坑’了,我也不知道。”陶波说。
如今消费者网购更理性
“双11”刚开始的几年里,基本上都是通过打折的方式来实现商品促销,这种方式也确实吸引了当时的年轻人,并渐渐成为人们集中网购的节日,大大刺激了消费。
然而,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购的渠道变得更多,各种促销活动也不断出现,这也让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的余地,消费者经过几年的狂欢,逐渐也变得更加理智。
有10多年网购经验的黎莉莉告诉记者,2018年以前,每年“双11”她都充满期待,坐在电脑前挑选比价,熬到眼睛通红,购物车里的商品看了一遍又一遍,添了再删,删了再添……
“往年‘双11’看到不少商品特别便宜就很心动,不论有没有用,都买回一大堆,最夸张的时候,每天收七八个包裹,再寄出去四五个包裹退货。”黎莉莉说,每次买的商品不是用不上就是不合心意,因此,让她告诫自己不要被“双11”的低价诱惑,用不着的东西绝对不买。
“网店东西虽然便宜,我还是愿意在实体店买东西。实体店的商品看得见摸得着,品质有保证,这是网店无法比的。”市民邓伟曾经也参与了几次“双11”,热情很高涨,到处比价。现在,他再也不去凑那个热闹了。“促销不一定是真便宜,熬夜血拼,浪费时间不说,还特别累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即将到来的“双11”,不少市民表示看到合适的商品还是会抢购,但拒绝盲目网购,也有不少市民表示自己不会在“双11”期间参与购物。
市民要理性面对 “双11”
“双11”很多经营者推出了“全年最低”“抢购”“狂欢节”等动,看似商家都做出了极大的优惠折扣力度,但消费者一定不要被某些虚假宣传、虚假折扣所迷惑,致使消费者利益受损。
县市场监管局提醒,要注意选择正规的购物交易平台和商铺,详细了解商品的规格、性能等及店内的促销活动情况;消费者在购买货物前,对于商品的售后服务,应提前与商家沟通,并保留商品售后服务书;要注意网络交易安全,应尽可能使用第三方付款方式,从而降低交易资金的安全。注意不要随意将姓名、证件号码、银行账号等个人信息泄露。
同时,要注意保存好购物凭证,注意消费纠纷的维权途径。一旦出现纠纷,消费者应先及时与商铺沟通协商,协商不成,可向商铺所在的网络购物平台投诉或向商铺所在地的工商、消协部门投诉。
记者:邓军杰
编辑:李玉婷 彭荣庆
编审:王 洁
值班副总编:张建华
总编辑:李永生
声明:凡丰都县融媒体中心所属平台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若版权存在其他问题,请直接与本中心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