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头条 > 详情
近日,记者走进双龙镇关都坝村花椒种植基地,放眼望去,满山坡的花椒树一片翠绿,刚长出的新枝条随风摆动,基地旁边的小屋里飘来阵阵椒香。走近一看,简易的厂房内,主人李柏正在查看今年经过烘烤后花椒的存储情况……
返乡创业 种植花椒
1991年出生的李柏是双龙镇关都坝村人,也是这片花椒地的主人。别看他年轻,却有着丰富的创业经验。2012年大学毕业,走出校门的他,跟许多年轻人一样,选择离开家乡前往大城市打拼。
“大学毕业后我就一直在成都工作,做通讯行业,小日子过得也不错。”李柏告诉记者,在成都工作的几年,几乎年年都会回家看望父母,在一次次的休假返乡途中,见到家乡十屋九空,全村仅剩留守儿童及老人,大片撂荒地,这让他第一次有了回家创业的想法。
往后的几年,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李柏的身体渐渐出现了不适,在这样的情况下,返回家乡自己创业的想法也越来越强烈。经过多次的思想斗争,给父母家人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2016年,李柏辞去了稳定的工作,怀揣着建设家乡的理想,返乡当起了农民,跟土地打起了交道。
返乡后,李柏做了大量的考察工作,走访周边种植大户、农资公司,考察市场,最终决定种植九叶青花椒。随后,在家乡流转了30亩土地,试种了九叶青花椒。
困难重重 咬牙坚持
第一次跟花椒打交道,没有技术经验,李柏便跟着专业合作社里的技术员,一头扎进地里,跟着他们学习花椒种植技术,配药、喷药、修枝整形、抹稍、施肥等所有的技术环节都一一上手,学习了一套完整的花椒种植技术。
2016年下半年,李柏又流转了70多亩荒地,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开荒模式。为了节约资金,便自己动手,买了镰刀、斧头及一台大马力柴油微耕机,凭着这套工具,硬是在3个月的时间里顶着炎炎烈日,用镰刀斧头开垦撂荒地。
“那个时候掏过马蜂窝,跟蛇打过游击。”回忆起创业时的艰辛,李柏说,为了征服那台轰鸣乱跳的铁犁头,手上也打满了血泡,长满了老茧,浑身酸痛,手腕甚至因为用力过度淤气,半年使不得劲。
付出鲜血与汗水后,李柏征服了那片撂荒地,赶在时节前将它变成了平整的沃土,按时将7000多株花椒苗栽了下去。
经过1年多时间的精心管护,整片花椒园长势良好。望着那一片成型的花椒园,李柏内心燃起了希望。但是好景不长,虽然经常到其他基地学习,但是实际经验仍有欠缺。在2018年春,雨季来临,因为花椒树长势旺盛,根须延展很快,排水跟不上,导致一大片花椒树枯萎,虽然请教专家了解病情,及时作出了整改,但为时已晚,仍然死了一部分花椒树,这也为他的创业之路蒙上了一层阴影。
“当时真是心灰意冷,很多人劝我放弃。但是我想,我作为一名年轻人,不能就这么放弃了,投了那么多的钱,花了那么多时间学来的技术,还有积累的经验,最后,我还是硬着头皮坚持了下来,好在后面情况开始好转。”李柏说。
椒香四溢 终获成功
在李柏的坚持下,经过细心管理,漫山的花椒树长势良好。如今,李柏的花椒基地已经发展到103亩,成为双龙镇最大的花椒种植基地。
“你看,这些都是今年采收的花椒,我将它们加工成了干花椒销售。” 李柏告诉向记者,为解决花椒价格波动较大甚至无法出售的难题,他又加大投资购回了烘干机、修建了冻库,对花椒进行加工、存储、包装。
6月是鲜花椒集中上市的季节,也是绵雨季节,一时卖不出去的鲜花椒容易霉烂。
“将鲜花椒烘干成干花椒,既解决了霉变问题,又能增值一倍以上,这相当于给花椒上了道保险。”李柏介绍,目前花椒基地发展越来越好,一年的产值能在50万元左右,除去成本,也有一笔不错的收入。
这几年,随着花椒基地的发展,也给附近村民带去了增收。李柏的花椒基地常年提供了管护、施肥等20多个岗位,解决了附近一些村民就近就业的问题。
“我也是关都坝村的人,年龄大了出去打工也没人愿意要,现在我就是在李柏的花椒基地打工,每天100元,一年能有5000元的收入,既挣钱又能照顾家里。”谈起李柏,村民李少权毫不犹豫竖起了大拇指。
除了种植花椒,今年李柏又流转了150亩撂荒地,种起了蔬菜。此外,李柏成立的丰都县渠溪农业技术服务公司也成为了帮助村民增收的重要法宝。
“我们附近的村民凡是种得有花椒、红心柚这些的,一到需要管理的季节,都是请李柏的农业技术服务公司来给我们服务。”村民朱国祥告诉记者,今年家里缺少劳动力,种植的10亩水稻收割成了一大难题,也是李柏的收割机来收割的,如今,李柏已经成为了镇里的农业种植小能手。
面对村民的夸奖,李柏并没有骄傲,而是谦虚地说:“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接下来,我将继续坚持自己的理想,将花椒等种植业发展壮大,带领更多的老百姓致富,建设好家乡,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记者:邓军杰
编辑:徐宏伟 林雪琴
值班副总编:张建华
总编辑:李永生
声明:凡丰都县融媒体中心所属平台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若版权存在其他问题,请直接与本中心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