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新闻 > 详情
记者 邓军杰
9月开学季,不少学生和家长都采购了学习用品,让“开学经济”迎来了一波小高潮。
文具作为学习中一种常用工具,主要作用是辅助学习,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的不断上升,学生们对美的要求也体现在了文具上面。越来越多包装精美,种类功能繁多,吸引人眼球的文具横空出世。这些文具在俘获学生心的同时,也成了收割家长钱包的“利器”。
花式文具吸引眼球
铅笔、中性笔、橡皮擦、卷笔刀、尺子……在多家文具店里,记者看到学生及家长购买的文具大多为“基本款”,不过仍有部分学生被“文具盲盒”“花式文具”所吸引。
在县城一家文具店里,记者刚进门就能看见各类包装精美的盲盒摆在“黄金展示区”。这类文具用品款式多样,包装上印有各式各样学生们喜爱的动漫或游戏角色,价格在2元至50元不等。同时,有的盲盒上还标明了凡是能开到“再来一盒”的抽奖卡,即可换取同款盒子。而在店内的一名学生也正拿着一款“盲盒”不撒手。
“这是我喜欢的动漫人物,就想看看到底能抽中哪一款。”在孩子不断央求下,家长最终买下了这个售价为20元的“盲盒笔”。
店内的工作人员介绍,在开学前,满足书写等基本功能的实用性文具比较受欢迎,而到了开学后,设计精美的文具、盲盒等则更受欢迎。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盲盒笔是文具店和文创店中存在最为普遍的产品。而这些盲盒笔大部分除了在外包装上有形式各异的图案,实质上与2元一只的笔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被盲盒“包装”过后,价格就摇身一变,甚至翻番,变身为“刺客”。
20元一支的“盲盒笔”说贵不贵,说便宜也不便宜。市民邓军的孩子就迷上了这种“盲盒笔”。
“孩子都是拿他自己的零花钱去买,买笔也不是为了写字,而是为了收集各式各样的图案。”邓军说,因为价格不高,他也没有过多干涉,但最近孩子又想买更贵的联名款笔,这让他有些无奈,“这毕竟买的还是文具用品,跟普通笔相比,贵得有点离谱。”
平价文具仍是主流
记者在县城某小学附近看到,仅有几平方米的一家文具小店里堆满了本子、笔、包书纸……想要进店好好选购,一个人只能侧身进入,文具堆得不仅比人高出一截,连地上都铺得满满当当。
“1瓶修正液,5张包书纸,再来1本练字本。”前来文具店帮孩子买文具的家长仍然不少,大多目标明确,五分钟内购买完毕。
“开学前,我们家孩子在网上就已经买了很多东西了,但前两天孩子说还差些学习用品,我就趁着接孩子放学的时间,在校门口文具店买一点。”正在文具店里购买学习用品的学生家长陶伟说。
记者走进该店,各式各样的学习用品前都明码标价,从2元到十几元都有,表明“考试专用”的铅笔卖两元,两元左右的中性笔选择最多,十几元的笔大多为进口品牌。
“我店里的文具价格都很实惠,主要走薄利多销的定位。”该文具店老板介绍,虽然开学快一个月了,购买文具的顾客也很多,家长们往往是批发购买。
理性消费注重实用
文具盲盒具有包装高颜值和商品不确定的特点,易诱使未成年消费者反复购买、冲动消费,也容易使质量不达标的产品规避检查。文具带进课堂不应干扰学习或形成攀比风气,如果选购不当,可能带偏孩子的消费心理,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而对于文具盲盒所存在的消费隐患,早在之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就发布了《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对盲盒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明确规范。其中提到要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对盲盒销售对象的年龄作严格限制,要求不得向未满8周岁未成年人销售。要求盲盒经营者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未成年人沉迷,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鼓励地方有关部门出台保护性措施,推动净化学校周边消费环境。
同时,指引规定需要明确信息披露范围。要求盲盒经营者将盲盒内物品的商品价值、抽取规则、抽取概率等关键信息以显著方式对外公示,保证消费者在购买前知晓真实情况。
县市场监管局相关工作人员提醒广大家长及学生,选购文具产品要理性消费,不要盲目攀比购买高价、花哨的文具用品,把安全实用放到首位。
短评
让文具回归文具的本质
文具是学生的刚需,消耗得快,复购率高,文具选购用,也关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文具市场不能被纯粹的商业利益接管。被商业利益附着的文具刺客、文具盲盒,增加了家长负担不说,还容易催化校园内外的攀比之风。此风不可长,不可任其自然生长。面对冗乱繁杂的文具市场,必要的市场监管不能缺席,应在质量检测、商业秩序维护上加大治理力度。
同时,还需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学校方面可以通过主题教育、线下活动等形式加强健康消费的宣传,而家长方面则要理解孩子,教育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和消费商品,建立理性平和的“文具观”,不攀比、少计较,让文具回归文具的本质,让心思回归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