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头条 > 详情
“我从未见过你,也不知道你的名字,我不知道你来自哪里,是怎样怀揣着无私与不求回报隐匿于人流,我只知道‘我不知道的你’用温暖的血液湿润了我整个人生。”这段话,常常被受助患者用来作为感谢无偿献血者的赞美之词。
在长寿区人社局,就有这样一位“热血英雄”。他叫余伟强,现年46岁的他已经走过22年的无偿献血之路,献血量达12000余毫升,相当于3个成年人的血量。他用滚烫的热血为他人的生命“加油”,以无私的爱心诠释着奉献的意义,曾多次获得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等联合颁发的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的铜奖、银奖、金奖。
偶然结缘 开启献血之路
2001年,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余伟强偶然路过重庆市渝中区解放碑广场,在街头看见一辆重庆市血液中心的采血车,彼时医务人员正在宣传献血知识、不少市民在排队献血。
余伟强的父亲是一名军人,部队转业后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父亲从小便教导我要乐于助人。”余伟强说,父亲看到孤独无依的老人家,总会慷慨解囊帮助,潜移默化中给余伟强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因此,当他接过医务人员发放的《无偿献血倡议书》,毫不犹豫地填写了献血表格,抽血化验合格后走上了采血车。
“初次献血时,因对献血不了解,抽血过程显得比较紧张,心跳得特别快,腿也在发抖。”说起第一次献血的感受,余伟强记忆犹新。采血的医生了解到他是第一次献血后,安慰他不要紧张,建议他只献200毫升。抽完血后,医生让他在休息区按压针眼15分钟后才离开,并发给他一本红彤彤的《无偿献血证书》和《献血知识手册》,仔细阅读后他明白,血液在人体内不断更新循环,定时献血可以促进血液的新陈代谢,同时还可以治病救人,是一件利国利民、利人利己的好事。
就此,余伟强加入了无偿献血队伍。每当距离上一次献血满半年后,他就去再献一次血。随着工作的变动,他的献血地点从主城区换到了长寿区,每次的献血量也从200毫升增加到了400毫升。
点点滴滴 点燃生命之光
“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天,白细胞的寿命为9-13天,血小板的寿命为8-9天,身体内的血液要新陈代谢,不献给有需要的人,其实是一种浪费。”谈起献血知识,余伟强如数家珍。
“在不影响献血者的健康,同时保证血液质量的情况下,每人每年可以献两次全血。”余伟强告诉记者,义务献血前一天要求饮食清淡,少食高脂肪、高蛋白类食品,禁止服药和饮酒,保证充足睡眠,献血当天早上不能空腹献血,要吃清淡早餐,多喝水,只有这样抽出来的血才会合格。
2020年,湖北突发疫情,电视里抗疫的画面震撼了全国民众的心,余伟强也不例外。在湖北疫情最严重时,重庆向湖北支援血液近100万毫升。余伟强积极响应号召,义无反顾地跑到区行政服务中心广场献血,希望能献上自己一分微薄之力。
“当时一腔热血地前往现场献血,却被告知没到献血时间。”余伟强遗憾地说道,但他意识到,可以通过自己的献血经历来发动其他同事献血,当天单位30余名同事在他的带动下献血合计6000多毫升。
22年奉献 书写大爱人生
“2001年3月10日,渝中解放碑,200毫升”“2005年2月23日,长寿区中心血库,200毫升”“2023年5月19日,寿星广场,400毫升”……余伟强有8个填满献血记录的无偿献血证,上面清晰地记录着他献血的日期、地点还有献血量。
“献血不仅能帮助他人,对自己身体也有好处。”为让更多人支持并参与到无偿献血中来,余伟强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主动在亲戚、朋友、同事中进行无偿献血宣传,把献血有益健康、利人利己的好处讲出来,鼓励他们参与无偿献血。
在余伟强的带动下,他的姐姐余伟凤和同事朱彦瑜等也参与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我献十次血都不如十个人献一次血。”余伟强认为,他在无偿献血中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找到了生命的崇高价值,感到无比自豪和高兴。
“我的力量很渺小,但我坚信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厚厚的一摞献血证见证了余伟强的献血之路,他也希望有更多爱心人士可以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记者手记】
如果说余伟强第一次献血是偶然,那么他二十多年一如既往地坚持献血,在“点点滴滴”间,点燃了救助者的生命之光。他这份热心公益事业、乐于帮助他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唱响了“长于文,寿于和”,崇德向善,人人利他、人人成长、人人长寿的新时代长寿人文精神。记者 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