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头条 > 详情
今年51岁的秦中友,2015年返乡创业,在社坛镇永兴村7组开始养殖蛋鸡。目前,他的养殖场蛋鸡存栏量达到2万多羽,每天能产1.9万多个蛋。他还运用科学技术,将鸡粪变为有机肥,实现了农业的循环生产、利用,让鸡粪变为“金疙瘩”。
“不仅要做新农人,更要做兴农人,在乡村振兴中当好‘弄潮儿’,为农业产业发展赋能。”秦中友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秦中友察看蛋鸡产蛋情况
返乡创业
上个世纪90年代末,为了生活,当时25岁的秦中友不得不外出务工。
“当年主要在东北一带务工,不仅不稳定,也很辛苦。”落叶要归根,在外漂泊多年后,秦中友决定在2015年回到家乡发展农业。
“我有很多朋友是养蛋鸡的,当时通过他们了解到养殖蛋鸡的风险小,而且又方便找他们讨教技术。”鉴于此,秦中友决定养殖蛋鸡。
说干就干,2016年,在社坛镇政府的帮扶下,秦中友投入近200万元,在社坛镇永兴村7组建设了1000多平方米的养殖场。
“现在养殖场内有2万多羽蛋鸡,每天能产1.9万多个蛋。”秦中友在养殖场内一边查看产蛋情况一边说。记者走进秦中友的蛋鸡养殖场看到,养殖工人放料、清扫、查验……穿梭于一排排标准化的蛋鸡养殖车间。
秦中友的蛋鸡养殖场采取全封闭管理,以防止禽流感、鸡瘟等疾病的传播。养殖蛋鸡需要宽松的环境,蛋鸡幼苗到下蛋的4个月生长期内,一个格子不能超过四只,并定期做好养殖场的消毒和防疫。通过精细科学的管理,蛋鸡很少生病,鸡蛋品质良好,产蛋率也高达95%,2022年年产值达到300多万元,销往涪陵、南川等地。
变废为宝
养殖蛋鸡有着不错的经济效益,但如何处理随之产生的大量鸡粪,成了秦中友较为头疼的问题。
“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造成环境污染。”为此,秦中友四处奔走,到丰都本地、南川、涪陵等地的蛋鸡养殖场考察学习,了解到鸡粪中含有很多种氨基酸和大量的微量元素,科学利用鸡粪,可变废为宝,这样不仅能解决污染环境的问题,还能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但是变废为宝不是一句空话,由于粪污有病菌、有臭味,并且蛋鸡的粪便比较稀,处理起来非常麻烦。为此,秦中友在养鸡场配备了自动化集粪清洗机,通过鸡笼下方的自动集粪清洗装置,统一收集鸡粪,再用鸡场铲车运往紧邻养殖场的有机肥加工厂。
有机肥加工厂约有2000平方米,鸡粪运过来后,在鸡粪里加辅料和生物发酵菌,这样不仅能除臭还能杀菌,再经过堆码发酵、烘干工艺后,曾经的污染物,摇身一变便变成有机肥料。
“鸡粪比较稀,可以按照7:3的比例添加一些秸秆、树枝、菌菇渣等辅料来调整干湿度和碳氮比。制作出来后,还要用铲车对有机肥进行翻堆,这样才能使有机肥均匀受热……”在有机肥加工厂,秦中友一边熟练地讲述鸡粪变有机肥的技术,一边对堆满的有机肥进行翻堆。
记者在有机肥加工厂看到,现场堆满了鸡粪转化而成的灰黑色有机肥。秦中友介绍,有机肥堆放时还处于发酵过程,里面温度会不断增高,高温时间过长,就会减弱肥力,所以需要不断翻堆降温。
“最后烘干后再打细后,我们就会打包销售出去。”秦中友说,通常从鸡粪运进来再到加工成有机肥运出去,前后仅需一个月的时间。
助农增收
秦中友的蛋鸡养殖场,也给周边的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他长期聘请了几名村民在养殖场打理,让这些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赚钱顾家两不误。
由于蛋鸡的主要食物是玉米,秦中友每年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回收周边农户的玉米,每年可吸纳500多吨,帮助农户增收致富。
秦中友介绍,2021年,该养殖场年产鸡粪700多吨,吸纳了周边区县农户及蛋鸡养殖场的鸡粪约有1800多吨,制成有机肥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谈及下一步的打算时,秦中友打算将蛋鸡养殖场扩大规模,争取养殖10万余羽。同时,有机肥加工厂引进先进的机械化设备,提高制作有机肥的效率,提高有机肥的品质,并把养殖蛋鸡和制作有机肥的技术传授给村民,带领大家共同奔向致富路,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方柳卜
编辑:李玉婷 林雪琴
编审:王 洁
值班副总编:张建华
总编辑:李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