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丰都要闻 > 详情
中国人有祈福、求福、迎福、纳福的文化传统,在中国人的思想意识里,“福”是吉祥、美好的文化符号,是中国人精神世界的终极追求。“福”字寄寓了中华民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向往,几千年来,中国人把一切美好的事物、祈望、感受,统统归结为福。在传统文化中,“福”的本义是祈求神明,获得神明保佑相助。
西汉许慎所著《说文》中说:“祈,求福也。福,祐也。”“祈”本是会意字,意为双手捧祭祀的酒坛,后演变成为祭祀、祈求福运的引申义;而“福”对中华民族来说,经历千百年的岁月变迁,己经是所有美好、和谐的总称,同时又是一种现实存在的抽象概念,是社会生活直接涉及到的东西。祈福是各种祈福的相关仪式的统称,具体到内容上有不同的祈求,例如祈求神明普降恩惠与丰收,或者向神佛形象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或是个人的具体愿望,盼望神明庇佑全家。无论是平安康健、家庭和睦,还是万事如意、事事顺心,无论什么样的“福”,古往今来,中国人对"福"的向往、祈求是一致的。
祈福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普遍的心理活动,即通过一种仪式或者简单的形式来平衡和满足内在的心理需求。这些形式或为因现实受挫而祈求神佛护佑自己,或是纯粹意义上的祈求风调雨顺、万事平安,但究其根本,皆为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在丰都传统祈福文化中,有“大成殿求学”“阴阳鹊桥求爱”“财神殿求财”“药王庙求健康”“百子殿求子”“天子殿求平安”等六求的说法。
一、“大成殿求学”
“大成”是出于孟子的话,《孟子·万章下》其中有一句:“孔子之谓集大成”。作为孔庙正殿的大成殿,是孔庙的核心建筑,也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精华,同时也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场所。
祭祀孔子的仪式即为祭孔礼,又称释奠礼,释奠礼最初是释奠与先师,表达尊师重道之意,隋朝之前,“先师”涵盖了所有过去对教育有贡献,目前已经过世的教师。隋朝之后,孔子被尊称为“先师”,释奠礼成为祭孔典礼的专属名称。
整个仪式过程主要分为五个阶段:迎神、初献礼、亚献礼、终献礼、送神。在仪式的过程中,礼乐贯穿始终,主祭官、陪祭官、执事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仪式礼仪在孔庙大成殿前祈福许愿。大成殿是孔庙祭祀孔子的主要场所,因此到殿前祭拜的人很多。
由于孔子是我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被历代尊为至圣先师,所以人们来殿前祈福许愿的内容大多跟学业有关,比如保佑学习进步、升学顺利、考上好大学、出国留学等等。当然,为了家人健康、为事业、为爱情等等祈福的也不少。
二 、“阴阳鹊桥求爱”
“阴阳鹊桥”位于名山和双桂山之间,全桥长 175 米。鹊桥是传说鸟神受牛郎织女的真挚情感而感动派来的喜鹊搭成的桥。
相传牛郎和织女被银河隔开,只允许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相见。为了让牛郎和织女相会,各地的喜鹊就会飞过来用身体紧贴着搭成一座桥,此桥就叫做鹊桥。
后世,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三、“财神殿求财”
财神殿,位于重庆市丰都县名山上。殿内塑像为文财神比干和武财神赵公明。
《封神演义》里,比干是个 “无心”丞相,能够处事公正,秉公办案,于是后人为他修了财神庙,并封他为文财神。武财神是赵公明。事实上,赵公明是一个道教的虚构人物。
传说他是钟馗的老乡,陕西终南山人,乃上天皓廷宵度天慧觉梵气所化。张道陵炼就天师后,又命赵公明守护“玄坛”(道教斋坛),所以赵公明又称赵玄坛。
后来,他被玉皇大帝召为神霄副帅,一身数职,爵位很多。在《搜神大全》中,称张道陵飞升后,由赵公明镇守龙虎山,专门超度那些行善有功或诚心悔过之人。
赵公明部下有八员猛将,以应八卦;有六毒大神,以应天、地、年、月、日、时六煞;有五方雷神、五方猖兵,以应五行;有二十八将、以应二十八星宿;以及天合地合二将,管理天上人间水火之事,也象征春生秋煞之意。
他能驱雷电、呼风雨、除温疫、祛病灾,并兼管诉讼,申张正义,平反冤案,监督买卖,使双方生财。所以被民间奉为财神。
四、“药王庙求健康”
药王殿位于丰都名山景区之内,殿中供奉有孙思邈和邳彤。孙思邈(541——682),唐代著名医药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七岁就学,日诵千余字。
年青时,善谈老庄及百家之说,性好道家之学。后长期隐居终南山修炼、行医。唐太宗、唐高宗数次征召他到京城做官,都辞谢不就,志在山林,一心向道,终其一生。活了一百四十一岁。
相传他擅长阴阳术数,神应无方。他将道教养生理论与医学相结合,认为人若长寿,就须讲究饮食起居,抑情养性,加以导引行气,食补药补,才能终其天年。
他广搜民间验方、秘方,总结唐代以前的医学理论和医疗实践,加以分类记载,在医学和药物不方面做出极大贡献,因而被后世尊称“药王”。
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摄生论》等等。北宋崇宁二年(1103 年),他被追封为“妙应真人”。
孙思邈一生隐修的地方甚多。据说曾在五台山隐居过,为了纪念他,后人遂将五台山称为药王山。
唐初 “四杰”之一的卢照邻曾经评道:“邈道合古今,学弹数术。高谈正一,则古之蒙庄子;深入不二,则今之维持诘耳。其推步甲乙,度量乾坤,则洛下闳,安期生之俦也。”及明末清初时有《药王救苦忠孝宝卷》,讲孙思邈救助白蛇,后得道成为药王的故事。
邳彤,河北安国县人,系东汉开国功臣。他曾随刘秀在平定王莽篡权的战役中,战功显赫,后被任命为曲阳太守。他自己不但精通医学和药理,而且倡导扶持民问医药行业。
从此,安国就有了种药、制药、重视医疗的传统,成了我国后来的“药都”。邳彤去世后,安国人便在城门外建了一座“邳王庙”,后宋徽宗又加封他为“灵贶公”,并下诏建庙祭祀。邳彤后来也渐渐的被奉为“药王”。
五、“百子殿求子”
百子殿位于名山顶部,属佛教寺庙。坐北向南,民国初建。原殿中所塑观音、语忘、敬遗,传说均能保护妇女顺利生育和众小儿健康成长,故名“百子殿”。
殿宇解放初塌,1981 年重建,占地 783.4 平方米,建筑面积 694.6 平方米。现结构为正殿、前殿和左右两廊。
正面塑观音坐莲台,左右塑文殊、普贤,两旁分塑十二圆觉;殿后壁塑唐僧去西天取经历经劫难的片断故事。百子殿塑像“语忘敬遗”为婆、媳、孙三代人组成,亦即民间传说中的催生娘娘。“语忘敬遗”是一句佛教术语,意即“保佑百家妇女生男育女顺利安全,保佑百家子女健康茁壮成长”。
在中国民间,催生娘娘是位俗神,叫桂英,因难产死亡,成了产妇鬼。到了阴间后,她日夜思念丈夫和儿子,但她心地善良,不愿加害她人找替身,反而帮助难产妇平安地生下孩子。
由于误了时辰,她再也回不了鬼门关,成了孤魂野鬼。此事后来被白无常知道了,向阎罗王据实以告。阎罗王大受感动,便为她修了座庙供其居住,并封为催生娘娘。自此以后,桂英不再是孤魂野鬼,而是一个受人供奉、享受人间烟火的正神。
过去,百子殿是专供僧人用膳和起居的地方。在这座庙里,有一种由“语忘敬遗”签署的文书,叫“催生符”。凡是民间妇女在生育小孩时,都会到庙里买一份催生符回去,把它烧成灰,化水喝掉,就能保佑妇女生产顺利,孩子健康成长。
如今,百子殿成为保佑孩子健康,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和追求之地。
六、“天子殿求平安”
天子殿位于丰都名山景区内,始建于西晋,原名“乾竺殿”,唐时名“仙都观”,宋改“景德观”、“白鹤观”,明改“阎王殿”。
现存天子殿乃清康熙三年(公元 1664 年)重修,原名“阎君殿”,后称“曜灵殿”,俗称“天子殿”至今。占地面积 2431 米,由牌坊、山门和殿堂三部分组成,呈阶梯式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
殿堂正中供奉阴天子 6 米高坐像,身后龛中供奉天子娘娘。渴望平安、向往安定是人类普遍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怕的就是动荡,求的就是稳定,盼的就是天下太平。”这句话点出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对平安的追求与渴望。
平安文化由来已久,其源于远古人类的求安意识,汉代道书《太平经》中说:“夫人命乃在天地,欲安者,乃当先安其天地,然后可得长安也。”可见,古时候人们便已将人类生存与天地环境联系起来,在古时候人们看来,人类要平安生存,唯有天安、地安,人类才能长安。
而丰都天子殿中供奉的乃是阴天子及天子娘娘,作为传统文化中阴间的最高统治者,当人们要祈求自身平安的时候,自然只能到天子殿前祈求阴间最高统治者的佑护。
数千年来传统意义上的祈福活动不仅覆盖了国家政治活动乃至意识形态,而且涉及了千万民众生活的各个领域与生活细节,占据了老百姓不可忽视的精神层次情感需求。如今的祈福活动是历史的沿袭,更是民俗文化的传承。一方面祈福文化脱离了宗教色彩逐步完成世俗化的社会文化现象转变,另一方面充分糅合包含民族、仪式活动、地方风俗的地域性,完成本土化的民俗文化的置入。因此从丰都“六求”习俗中既可以看到普适性的大成殿求学,又可以看到天子殿求平安等地域特征差异显著的祈福习俗。随着旅游过程中地方文化要素影响的凸显,祈福习俗逐渐成为体验旅游当地风土人情和民风民俗的重要途径。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什么东西都可以缺,但唯独信仰不能缺。
因为信仰是一个民族战胜艰难险阻的重要精神支柱。当代民间祈福观更趋于一种精神寄托的情感化愿望表征,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中国人祈福、求福的民俗文化传统,归根结底,也是一场劝善止恶、道德教化的心灵洗礼。《太上感应篇》说:“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关圣帝君觉世真经》中说:“一切善事,信心奉行;人虽不见,神已早闻;加福增寿,添子益孙,灾消病减,祸患不侵,人物咸宁,吉星照临。”“求子得子,求寿得寿,富贵功名,皆能有成,凡有所祈,如意而获,万祸雪消,千祥云集。诸如此福,惟善可致。”唐玄宗李隆基说:“事天地能明察,则神感至诚而降福佑。”积福在于行善,行善在于发心。祈福、求福,祷告神明,需要诚心敬意,更需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样才能转祸为福,久久必获吉庆。祈福节的举办,可以令“从善如流”等美好的精神深入人心,并且进一步使中国传统文化回归,用合理的方式抒发祝福,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不论是民间习俗抑或是宗教信仰,都是在传播祖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都是在传播真善美,都能净化心灵、美化生活,为社会的和谐和安定团结起到积极的作用。从丰都独有的“鬼城文化”中,提炼出孝善文化,以“上善丰都,唯善呈和”的文化软实力,开启崭新的未来。
来源:丰都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李玉婷
责编:段 敏
审核:李永生 张建华
声明:根据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丰都县融媒体中心原创作品请标明来源:丰都县融媒体中心看丰都客户端。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打假治敲”专项行动举报电话:023-70605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