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头条 > 详情
实干要靠实绩说话,行动要用效果检验。即日起,《丰都日报》推出“看效果·回眸丰都发展”栏目,围绕综合实力、城乡面貌、脱贫攻坚、发展改革、民生实事、民主法治、党的建设等方面,聚焦我县各级各部门奋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生动故事,展现县十四次党代会以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反映“山水丰茂、物产丰盛、人文丰厚”美丽丰都建设成效。敬请关注。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逐步成型的绿色工业基地和畜禽产业基地,各具特色的村居,北岸产业环线与南岸旅游环线共振发力……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丰都昂首挺胸,阔步迈向新征程。
大企业带大产业促大发展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县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始终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引进培育7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力打造全市畜禽养殖基地、食品加工基地。依托龙头企业带动,推动小农户、小企业与大产业有机融合,培育形成了59家县级农业企业、1900余家农民合作社、1000余个家庭农场为主体的产业扶贫生力军,构建起“县有龙头企业、村有骨干产业、户有致富家业”的格局。
在青龙乡,双河村党支部书记戴国平告诉记者:“我们采取‘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模式,引进白茶项目,在茶园未投产时,按照80元每亩的价格支付农户土地费用,正式投产后,在此保底基础上再按照农户40%、村集体经济组织30%、企业30%的比例进行分红,这既增加了农户收入,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我们两口子都在茶园务工,每人每天有60元务工费,一年下来挣个两三万元不是问题,在家门口就能务工,非常方便。”村民戴能国说。
通过资产收益、代养收益、股权分红等带贫益贫机制,全县所有村告别集体经济“空壳村”,有能力有意愿的贫困户基本实现扶贫产业全覆盖,推动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9729元增长到2020年的15810元。2019年10月,全市产业扶贫现场会在丰都召开,集中展示了丰都产业扶贫成果。
彻底解决住房和饮水难题
廖方柏是三建乡石龙门村村民,去年6月,他搬进了自己位于三建乡新场镇上的新家。
“多亏党的好政策,让我住上了安全舒适的新房。”廖方柏感叹,在此之前,他家房屋是土木搭建的,被鉴定为危房,生活上“吃水靠抬、煮饭靠柴、交通靠走、通讯靠吼,山高路远,路还不好走,以前来赶个场要走两个小时左右,恼火得很。”
而现在,廖方柏曾经的房屋以12万元/亩的标准复垦,对于新房国家也给予了补贴,装修之后廖方柏顺利搬进了新家。
廖方柏的经历不是个例,面对乡镇住房和饮水两大难题,我县坚守“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底线,投入7.1亿元,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四类人群”危房改造1.1万余户,一般农户旧房整治提升4.7万户,农房“四改”9.2万余处,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1773户7369人,全县农户住房保障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
同时,以“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我县投入15亿元,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革,新建中小型水库9座、改扩建饮水安全工程789个,铺设供水管网2952公里,新增受益人口约40万人,惠及建卡贫困户5万余人,彻底实现了农村居民从找水挑水到喝干净水的历史性转变。
新起点新征程新蓝图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县调动干部、资金、项目、政策等一切要素,下足“绣花功夫”,构建精准科学、导向鲜明的工作体系,全力打好组织推动、精准识别、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保障、抓党建促脱贫、后续帮扶等“八大硬仗”,累计投入财政资金80多亿元,推动95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序列、1.9万余户8万余贫困群众告别绝对贫困,全县“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实现动态清零。2017年成为重庆首批、全国第二批脱贫“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
“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奋斗起点。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实施产业发展、稳岗就业、消费帮扶、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回头看’‘五大提升行动’,管好用好扶贫资产‘活水’,持续深化各类帮扶‘友谊’。同时,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聚焦农村发展瓶颈,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三大提升’行动,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唐克伟说。
来源:丰都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郎 宵
编辑:李玉婷
责编:段 敏
审核:李永生 李贤文
声明:根据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丰都县融媒体中心原创作品请标明来源:丰都县融媒体中心看丰都客户端。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打假治敲”专项行动举报电话:023-70605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