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详情
红豆杉
Taxus wallichiana var. chinensis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红豆杉科红豆杉属,常绿乔木或灌木。植株可高达 30 m; 叶披 针形或针形,螺旋状排列或交互对生;雌雄异株;雄球花常单生或 成穗状花序状;雌球花单生或成对;种子浆果或核果状,包被于肉 质假种皮中;花期 2 ~3 月,果期 10 ~ 11 月。秋天会长出樱桃大小 的红色豆形果实, 因此而得名。
南方红豆杉
Taxus wallichiana var. mairei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红豆杉科红豆杉属,常绿乔木。 高 20 m;树皮灰褐色, 列成条 片脱落; 叶排列成两列,条状镰形深绿色;雄球花淡黄色;种子生 于杯状红色肉质的假种皮中;花期 3-4 月,种子 11 月成熟。
桧叶白发藓
Leucobryum juniperoideum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白发藓科白发藓属,草本 。植物体浅绿色,密集丛生,高达 3 厘米。茎单一或分枝。叶群集,干时紧贴,湿时直立展出或略弯曲,长 5-8 毫米,宽 1-2 毫米,基部卵圆形, 内凹,上部渐狭,呈 披针形或近筒状, 先端兜形或具细尖头;中肋平滑, 无色细胞背面 2-4 层,腹面 1-2 层。上部叶细胞 2-3 行,线形,基部叶细胞 5-10 行,长方形或近方形;该种植物体变异较大,但多数叶片较短, 先 端兜形。
金雕
Aquila chrysaetos
金雕为鹰形目、鹰科、真雕属大型猛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头顶黑褐色,后头至后颈羽毛尖长,羽基暗赤褐色,羽端金黄色,具黑褐色羽干纹。上体暗褐色,肩部较淡,背肩部微缀紫色光泽;尾上覆羽淡褐色,尖端近黑褐色,尾羽灰褐色,具不规则的暗灰褐色横斑和一宽阔的黑褐色端斑;翅上覆羽暗赤褐色,羽端较 淡,为淡赤褐色。初级飞羽黑褐色,内侧初级飞羽内翈基部灰白色,缀杂乱的黑褐色横斑或斑纹;次级飞羽暗褐 色,基部具灰白色斑纹,耳羽黑褐色。颏、喉和前颈黑褐色,羽基白色;胸、腹亦为黑褐色,羽轴纹较淡,覆腿 羽、尾下覆羽和翅下覆羽及腋羽均为暗褐色,覆腿羽具赤色纵纹。金雕生活在森林、草原、荒漠、河谷地带,冬 季亦常在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活动,分布区最高达到海拔 4000m 以上。
白天常在高山岩石峭壁之巅,以及空旷地区的高大树上顶部停栖,观察周围情况。在草地、灌草丛、山坡及丘陵地带捕猎。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冬 天有时会结成较小的群体,但偶尔也能见到 20 只左右的大群。金雕善于翱翔和滑翔,常在高空中一边呈直线滑翔 或圆圈状盘旋,一边俯视地面寻找猎物,两翅上举略呈“V”形,通过两翼和尾的微妙调节来控制飞行的方向、高 度、速度和飞行姿势。发现目标后,收拢翅膀以极高的速度俯冲。
拍摄于丰都县包鸾镇鸽子坝村与三合街道、湛普镇交界处,栖息地为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拍摄时呈滑翔之姿。
红腹锦鸡
Chrysolophus pictus
红腹锦鸡是鸡形目、雉科锦、鸡属鸟类,别名金鸡、锦鸡、红鸡、山鸡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额 头顶金黄色,并延伸成丝状羽冠披覆于后颈上;脸、颏及喉锈红色;后颈围以橙棕色扇状羽,形成披肩状、覆盖 于肩胛部;上背浓绿,羽缘绒黑;下背、腰及较短的尾上覆羽金黄色;腰以后的两侧,羽端转为深红;尾羽呈黑 褐色,满布桔黄色点斑;腹部赤红色。雌鸟体形较小,胸棕黄。
繁殖期 4-6 月,一雄多雌制,巢筑于浓密灌丛下,每窝产卵 5—9 枚,卵浅黄褐色,孵化期 22 天左右。
成群活动,特别是秋冬季,有时集群多达 30 余只,春、夏季亦见单独或成对活动的。白天大都在地上活动, 尤以早晨和下午活动较多,中午多在隐蔽处休息,晚上多栖于靠沟谷和悬岩的松、栎等乔木树上。上树时多从低 枝逐级跳跃,盘旋而上,或从邻近小树再往上跳。多栖于离地 4m 以上树冠层树木的侧枝上。通常不群栖于一树, 而是分别栖于邻近的几棵树上。
在丰都县南天湖镇、武平镇、暨龙镇、仙女湖镇等地均有分布,主要栖息于针阔混交林、灌丛等生境。
松雀鹰
Accipiter virgatus
松雀鹰又名雀鹰、松子鹰, 是鹰形目、鹰科、鹰属小型猛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雄鸟头顶至后颈 黑灰色,眼先白色,其余头部石板灰色;上体灰色,尾具 4 道暗色横斑;翼灰褐色带白斑,下体颏、喉白色带黑 褐色中央纵纹;其余下体白色,胸胁部和尾下覆羽具有棕灰色横斑;虹膜黄色,钩状喙黑色;基部蓝灰色,蜡膜 黄色,脚亦为黄色;雌鸟类似,但体形稍大;上体和头偏褐色,下体白色;喉中央具黑褐色纵纹,胸部具褐色纵 纹,腹部和胁部带横斑。
繁殖期 4~6 月。营巢于茂密森林中枝叶茂盛的高大树木上部,位置较高,且有枝叶隐蔽,一般难于发现。巢 主要由细树枝构成,内面放有一些绿叶,也常常修理和利用旧巢。每窝产卵3~4 枚,偶尔2 枚和 5 枚,卵大小为 34~41mm×28~32mm,通常为白色、被有灰色云状斑和红褐色斑点,尤以钝端较多,平均 36.9mm×29.7mm。
松雀鹰主要栖息于茂密的针叶林和常绿阔叶林以及开阔的林缘疏林地带,冬季常下到山脚和平原地带的小块 丛林、竹园与河谷地带;也出现于低山丘陵、草地和果园。松雀鹰常单独或成对在林缘和丛林边等较为空旷处活 动和觅食,性机警。常站在林缘高大的枯树顶枝上,等待和偷袭过往小鸟,并不时发出尖利的叫声,飞行迅速, 亦善于滑翔。主要以各种小鸟为食,也吃蜥蜴、蝗虫、蚱蜢、甲虫以及其他昆虫和小鼠类型,有时甚至捕杀鹌鹑 和鸠鸽类等中小型鸟类。
在丰都县包鸾镇发现分布,主要栖息于杉树、松树的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