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详情
在城市的公共厕所中小广告,或张贴在墙壁上,或印刻在门板上,甚至涂写在便池旁,不仅破坏了厕所的整洁美观,更扰乱着城市的文明秩序。
无处不在的“视觉污染”
近日,记者走访了商场、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的厕所发现,大部分的公共厕所内,厕所门的正反两面被密密麻麻地贴满了各类小广告,从办证刻章、代开发票,到贷款融资、房屋租赁,内容五花八门。墙壁上,除了张贴的广告,还有用黑色记号笔涂写的电话号码和服务项目,原本洁白的墙壁变得斑驳不堪。
“每次来上厕所,看到这些乱七八糟的广告,心情都变得很差,好好的厕所被弄得像个垃圾场。”市民张女士说。
记者粗略统计,在一些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厕所,平均每个隔间内的小广告数量达到了5张以上,整个厕所内的小广告数量更是多达几十张。这些小广告不仅影响了厕所的美观,也给保洁人员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保洁人员每天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清理这些小广告,即便如此,清理后的墙面和门板还是会留下痕迹。
张贴者的“游击战术”
厕所小广告为何屡禁不止?负责公共厕所保洁工作的王秀碧(化名)告诉记者:“这些贴小广告的人就像打游击一样,防不胜防。我们早上刚把厕所打扫干净,把小广告清理掉,没过几个小时,就又被贴上了。他们一般会选择在人流量大的时候,趁我们不注意,迅速张贴,等我们发现时,他们早就跑了。”
这些小广告究竟是如何堂而皇之出现在厕所里的呢?为了探寻真相,早上9点,记者在一处公共厕所进行了长达4个小时的蹲守观察。上午10点左右,正是人流量较大的时候,只见一名着红色外套、拿着手提包的女子,佯装若无其事地走进厕所。她先是在厕所内四处张望,确定没有保洁人员后,迅速从背包里掏出一叠小广告和一瓶胶水,动作娴熟地将小广告张贴在厕所门上,仅仅用了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她就张贴了十几张。
当记者制止其行为时,贴小广告的女子说:“我马上清理掉,没什么大不了的。”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对于张贴小广告的行为,虽然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约束,但由于此类行为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流动性,执法人员很难当场抓获。即使抓到了,也因为处罚力度有限,难以对张贴者形成有效的威慑。
虚假信息背后的“陷阱”
在调查过程中,记者发现,厕所小广告中的内容大多存在虚假宣传的嫌疑。以办证刻章广告为例,这些广告声称可以办理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且保证真实有效。但实际上,这些所谓的“证书”都是伪造的,一旦被发现,不仅会面临法律的制裁,还会给使用者带来严重的后果。
记者拨通了一张贷款小广告上的电话号码,电话接通后,对方声称可以提供无抵押、低利息的贷款服务,只需要提供身份证和银行卡信息即可办理。当记者询问是否需要面签、是否有其他手续时,对方却含糊其辞,只是一味地催促记者提供个人信息。记者随后咨询了专业的金融人士,得知这种贷款广告很可能是诈骗陷阱,一旦提供个人信息,很可能会遭遇财产损失。
此外,一些代开发票的小广告,也涉嫌违法犯罪。这些广告通常以低价吸引客户,但开具的发票往往是虚假的,不仅会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也会扰乱正常的税收秩序。
随后,记者又联系了一家声称可以办理各类证件的小广告商家。对方警惕性很高,在确认记者“诚意”后才表示,办证业务利润丰厚,虽然知道张贴小广告违法,但为了获取客源,还是选择冒险。“只要广告贴得多,总会有人找我们办证。”小广告商家说。
从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张贴小广告的成本非常低,一张纸质广告加上胶水成本不过几毛钱,而一旦业务做成,收益可观。巨大的利益诱惑,使得一些人不惜违反规定,在厕所等公共场所肆意张贴小广告。
记者手记:
厕所小广告,这一城市公共空间的“牛皮癣”,看似只是视觉上的污染,实则是城市治理与社会生态的一道伤口。
张贴者的“游击战术”和背后的利益链条,让执法难度倍增。而小广告上的虚假信息是一颗颗“定时炸弹”。
要彻底铲除这一“顽疾”,城市管理部门需加大执法力度,创新监管方式,精准打击违法张贴行为,并完善法律法规,提高违法成本,斩断利益链条。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企业加强自律,不参与违法广告业务;媒体加大宣传,提升市民对小广告危害的认知;市民更要从自身做起,抵制小广告,发现违法张贴及时举报。只有各方携手,才能让城市的每一处角落都干净、文明,让城市的文明肌理得以修复与延续。
记 者:李倩倩
编 辑:李玉婷 林雪琴
编 审:陶 涛
副总编:张博铭
总编辑:周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