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详情
在十直镇灌塘村,有这样一位从平凡中成长起来的新农人——陈波。为分担家庭重担,外出务工,凭借勤劳吃苦的精神,逐渐掌握装修技能,收入稳定。可他心中始终怀揣创业梦想,不甘于一辈子打工,毅然踏上改变命运的征程,而这一征程,从一次回乡探亲发现的商机开始,书写出属于他的逆袭篇章。
陈波为客户盛装白酒
家境困难外出务工
2011年,对于陈波来说,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高中毕业后,懂事的他毅然决定踏入社会,扛起家庭的重担。在众多就业选择中,他跟随同乡来到了泉州,干起了建筑装修行业。
初入建筑行业,陈波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每天,早早地来到工地,搬砖、和水泥、刷墙,各种脏活累活他都毫无怨言地承担着。泉州的夏天,骄阳似火,工地的温度常常高达四十多度,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又被烈日烤干,留下一片片白色的盐渍。冬天,他的双手长满了冻疮,却依然紧握工具,不曾停歇。
尽管工作环境艰苦,但陈波始终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凭借着勤劳和肯吃苦的精神,他逐渐掌握了装修的各项技能,收入也不断增加。然而,陈波的心中始终有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能自己创业。
前往多地学习酿酒
2014年,一次偶然的回乡探亲,让陈波看到了创业的契机。他发现,整个场镇竟然没有一家酒厂。在与乡亲们的交流中,他了解到大家平时喝的酒大多是从外地购买,不仅价格较高,而且品质参差不齐。陈波觉得白酒酿造有较好的市场潜力。于是,他决定辞去泉州的工作,回到家乡创业。
创业初期,困难如潮水般涌来。陈波虽然看到了市场机会,但他对白酒酿造技术一窍不通,更不懂得企业管理。没有技术,他就四处寻找专业的酿酒师傅请教,但很多师傅都不愿意将核心技术传授给他。没有管理经验,他的酒厂在运营过程中成本控制不力,产品质量也不稳定。
第一年下来,酒厂不仅没有盈利,反而亏损了一大笔钱。面对亲朋好友的质疑,陈波也曾感到迷茫和失落,但他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让他决定坚持下去。
为了改变亏损的状态,陈波踏上了漫长的学习之路。他前往四川、贵州等地,向经验丰富的酿酒大师请教学习。在四川的一家知名酒厂,他遇到了一位德高望重的酿酒师傅。起初,师傅对他并不热情,但陈波没有放弃,每天早早地来到酒厂,帮忙打扫卫生、搬运原料,用自己的真诚打动了师傅。师傅终于同意收他为徒,传授他白酒酿造的技术。
酒香业兴回馈乡梓
在学习技术的同时,陈波还不忘学习企业管理知识。他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管理培训课程,阅读大量的管理书籍。回到酒厂后,他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运营中,对酒厂的生产流程进行了优化,加强了成本控制,注重产品质量的提升。
经过几年的努力,陈波的酒厂逐渐走上了正轨。他酿造的白酒以其醇厚的口感、稳定的质量赢得了当地消费者的认可。
为了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陈波还积极拓展销售渠道,与周边地区的经销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如今,他的酒厂已经成为了当地的知名企业,不仅为当地就业贡献力量,还带动了周边粮食种植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镇上有企业就是好,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务工增收,而且自己家种的高粱都是厂里收购,能让自己多了一份收入,真的很不错。”十直镇龙头村村民王泽平说。
回顾自己的创业历程,陈波感慨万千:“我很感谢曾经那段艰苦的日子,是它让我学会了坚持和努力。在创业的道路上,我遇到了无数的困难,但我始终相信,只要不放弃,就能够成功。”
记 者:王 阳
编 辑:李玉婷 林雪琴
编 审:陶 涛
副总编:张博铭
总编辑:周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