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详情
近日,记者在武平镇蜂子山村一处油茶种植基地看到,半山腰上顺坡林立的油茶树郁郁葱葱,村民罗成金和妻子正在对这些油茶树进行管护。
“这片油茶树面积有60多亩,平时的除草、施肥等管护工作,都是我和我的妻子干,在采摘油茶果期间,我们会雇请五六个村民帮忙。”罗成金说。
罗成金(左一)搬运油菜果
返乡创业栽种油茶树
今年60岁的罗成金,年轻时,跟村里同龄人一样,选择了外出务工。怎奈既没有文化,也无一技之长,辗转多地,都是在建筑工地上干一些搬砖、扛水泥、提灰桶之类的体力活。
“有时候,一个工地做完了,包工头总是拖欠工钱,甚至玩起躲猫猫,让你找不到人。在外漂泊的时间长了,就想回家种自家的一亩三分地。”罗成金说。
2011年,罗成金回到家里。当时,镇村干部正在引导村民大力发展油茶种植产业,而且政府还引进了加工企业,大量收购油茶果,种植户不用为产品销路发愁。
由于村里年轻人大量外出,造成土地无劳力耕种而被闲置。村委会承诺,凡愿意种植油茶树的村民,由村上统一协调土地,并免除土地流转租金,同时免费提供油茶树苗。罗成金就主动找到村委会,申请加入种植油茶树的行列。
“申请很快获得批准,随后村委会给我协调了60多亩地,我接手过来立即对土地进行垦荒、除草、整平,并全程按照技术要求打窝栽种油茶树苗。”罗成金说。
加强管护迎来初挂果
油茶树生长期间,镇上派技术员定期下乡指导,向罗成金免费传授土壤管理、灌溉与排水、施肥方法、病虫害防治、修剪整形等管护技术,罗成金受益匪浅,为后期发展打下了基础。
一般情况下,油茶树苗移栽后3~5年才能开花挂果,6~8年进入盛果期,盛果期大约持续20~40年。在开花挂果的前五年,罗成金为了节省成本,除草、施肥、修剪等管护工作,都是他和妻子亲力亲为
“一般技术活儿由我干,简单的活儿比如施肥、除草、打药方面就让我妻子去干。”罗成金说。
所谓“技术活儿”,也就是给油茶树修剪枝条。罗成金介绍,定期对油茶进行修剪整形,是为了提高油茶的光合作用和通风效果。之所以被称为“技术活儿”,是因为修剪时,要注意保持树冠的合理结构,去除过密枝、弱枝和病虫枝。通过修剪整形,最终达到提高油茶的生长质量,还有助于提高产量的目的。
“五年来,无论烈日炎炎,还是数九寒冬,我和妻子把全部精力和心血都用在了对油茶树的管护上。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开始终于迎来初挂果。”罗成金说。虽然当年采收的油茶果数量不多,交售后获得的收益不大,但是让他看到希望,增添了发展油茶产业的信心。
让产业发挥更大效益
随着油茶树不断长大,以后油茶果的产量逐年增加并进入盛果期。每年霜降节气后,油茶果开始陆续成熟。罗成金和妻子忙不过来,加上为了赶时间,就雇请附近村民帮助采摘。
“我雇请了五六个村民,给每人每天支付劳务费100元,一般要采摘10多天。”罗成金说,种植基地距离收购点比较近,当天采摘的油茶果,都是当天运去交售,非常方便。
罗成金介绍,虽然油茶树已进入盛果期,但还不是鼎盛期,仍有逐年增长的空间。2024年,他家油茶果亩产达到800公斤左右,扣除化肥、农药及劳务费,总收入有10多万元。
周边村民看到罗成金种植油茶树收入可观,纷纷前来学习种植管理技术,他把自己积累的经验总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村民们。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很多村民也加入到油茶树种植行列中来。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发展,目前,武平镇共有1.4万亩油茶林,涉及蜂子山、瓦泥坪、百集山等5个村(社区)460户村民,去年产油茶果60余万公斤,销售收入达120万余元。
“下一步,我将尝试‘油茶+榨菜’‘油茶+中药材’‘油茶+林下养鸡’等套种间作栽培和种养结合模式,获得成功后,可带动种植户在原有基础上增收30%以上。”罗成金说。
记 者:李达元
编 辑:李玉婷 林雪琴
编 审:陶 涛
副总编:张博铭
总编辑:周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