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详情
近日,记者来到龙河镇三磊子村,阳光洒在一片翠绿的菖蒲地上,一位男子正俯身低头,细心地检视着菖蒲的生长情况,他的指尖轻柔地滑过叶脉,眼神里满是对这片故土的深情与眷恋。他便是杨先兵,一个回归乡村的追梦者。
杨先兵察看菖蒲的生长情况
他以火红的辣椒为核心原料,凭借自己不懈的努力,创办了一家干辣椒加工厂,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又在这片土地上种植了菖蒲,让绿意盎然与火红辣椒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图景。
返乡开启创业征程
1971年,杨先兵出生在三磊子村。年轻时,他怀揣着梦想和追求,离开了熟悉的家乡,前往江苏苏州打工。在那里,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创办了盛腾纺织品贸易有限公司。然而,在事业有成的同时,杨先兵心中始终牵挂着远方的家乡。
2016年,当龙河镇政府发出返乡农民工创业、在外人员返乡创业的号召时,杨先兵的心被深深触动,想要返乡创业。
“我觉得自己在外打拼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资源,是时候回到家乡了。”杨先兵说。2016年底,他关闭了公司,回到三磊子村,开启了自己的返乡创业之旅。
起初,杨先兵联合了几个在外打拼的老板,回乡准备搞生态养殖。然而,由于缺乏经验和对市场的了解,他们的第一次尝试并未成功,但这并没有让杨先兵气馁。
“2017年,我还没确定到底做什么,所以一直在外包建筑工程。但我一直还是想在家乡创业。”杨先兵说。
2018年,他返乡在村上担任专干,发现很多人都在种植辣椒,且都是外地老板来收购,觉得这是很好的商机。
“我当时想,与其等着外地老板来收购,不如自己来做这件事。于是,我决定自己收购辣椒,进行初加工,烘干成干辣椒再卖出去。”杨先兵说。
探索辣椒创业之路
决定收购辣椒后,杨先兵便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事业中。他选择了朝天红和艳椒这两个品种,因为这两种辣椒辣度高、品质好,市场需求大。最初,他收购面积为1000亩左右,但随着经验的积累和市场的拓展,如今的面积已经达到了1650亩左右。
杨先兵向政府申请翻修手续,将自己和兄弟姐妹的老房子改建成辣椒烘干厂,面积达到了1200平方米,用来将收购来的辣椒进行初加工,制成干辣椒,提高了辣椒的附加值。
“那时候,我由于缺乏经验和技术,只能请人帮忙,但效果并不理想。我就一边学习一边种植。”杨先兵说。
此外,销售也是一大难题。最初,杨先兵没有什么销售途径,不知道如何将辣椒卖出去。于是,他只能一个人在外面到处跑市场,前往重庆、武汉、成都等地的干货批发市场,与商铺老板洽谈合作,以此慢慢打开销路。
“那时候真的很难,每天早出晚归,风吹日晒,但我没有放弃。”杨先兵回忆道,“我告诉自己,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一定要走下去。”
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杨先兵终于克服了种种困难。他掌握了辣椒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也打开了销路,与多家干货批发市场的商铺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如今,他的干辣椒每年销售额可达700多万元,成为了村里的支柱产业之一
菖蒲开启新的希望
记者走进烘干厂看到,烘干设备旁铺满了鲜红的辣椒,宛如巨大的红色迷宫。工人们或忙着添加新一批辣椒,或仔细检查烘干进度。整个厂房内,热浪与辛香交织,构成了一幅独特的劳动画卷。
“我家不仅种植了辣椒,我还在烘干厂上班,不仅增加了我的收入,还能方便地照顾家庭。我周围的乡亲们都非常感激杨先兵。”村民杨承发说。
“村民们种植辣椒的积极性很高。我觉得自己返乡创业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不仅自己增收,村民也跟着增收。”杨先兵说,在他的带动下,周边几百户村民都在种植辣椒,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烘干厂的建立不仅解决了辣椒的储存和加工问题,还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杨先兵雇佣了20名村民在烘干厂工作,负责采摘、收购、烘烤等环节的工作。
“我还准备再修建两座烘干厂,扩大产量。同时,带动更多的村民种植辣椒。”杨先兵说。
除了辣椒种植和加工外,杨先兵还积极探索其他产业的发展。今年,他又种植了200亩中药材菖蒲,预计烘干后的产量可达到16万斤。
“虽然菖蒲种植周期要3~4年,但是成熟后,每年都可以收割,可持续性强,并且菖蒲的市场需求大、经济价值高,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产业。”杨先兵说。
记 者:李 巧
编 辑:李玉婷 林雪琴
编 审:陶 涛
副总编:张博铭
总编辑:周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