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丰都故事 > 详情
记者 江忱菊
人物名片
李秋冬
丰都县文旅集团审计法务部副经理,都督乡梁桥村驻村第一书记
梁桥村烤烟产业
梁桥村简介
梁桥村位于都督乡东北部,与太平坝乡、暨龙镇相连,村域面积13.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该村目前主导产业为烤烟、中药材和乡村旅游。
受单位委派,我于2024年6月赴都督乡梁桥村任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在驻村期间,我和村支两委紧密合作,迎接了国家级乡村振兴检查验收工作,也同村民们一起见证并参与梁桥村的每一处新变化。
筑牢红色根基
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
基层党组织作为政策宣传的“扩音器”、服务群众的“贴心人”、矛盾化解的“调解员”,在乡村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刚到梁桥村,我便马不停蹄地与村两委班子成员紧密沟通协作,深入摸排村里党员情况。从强化党员队伍建设破题,定期组织党员开展学习活动,持续提升梁桥村党员的政治素养与理论水平。
在一次支部主题学习活动中,老党员杨秀太满是感慨:“以往一起集中学习的机会太少,好多政策都一知半解。现在跟着大伙一块学,才晓得咱们乡村振兴的前景如此广阔,作为党员,咱更得带头加油干!”浓厚的学习氛围充分点燃了党员们的积极性,大家纷纷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乡村建设中。
在和美乡村建设的征程中,保上院院落长杨秀太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他率先垂范,将自家房前屋后收拾得干净整洁,为整个院落树立了清洁卫生的标杆。不仅如此,他心怀邻里,主动帮助其他村民清扫院落,让互帮互助的温暖在村落间传递。 面对村民之间较为激烈的矛盾冲突,杨秀太会迅速将情况上报,带领着驻村工作队队员、村支两委干部以及附近村民,一同前往涉事村民家中,耐心劝解,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维护着乡村的和谐稳定。
聚焦产业升级
铺就乡村振兴致富路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关键。梁桥村六组余清龙经营的共富牛场是村集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次走访中,余清龙向我们道出了心中的苦恼:“虽然我们养牛经验丰富,可肉牛出栏时,车子进出极为不便。一遇降雨下雪天,道路坑洼泥泞,状况百出,既耗费人力又耽搁时间。”
对此,我迅速向上级领导汇报,积极申请项目资金,对共富牛场3公里的道路进行全面扩建和硬化,同步完善道路排水设施与交通安全标识。改造后的道路通行效率大幅提升,运输成本显著降低,不仅推动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还为饲养人员提供了安全便捷的出行条件,为牲畜转场和饲料运输筑牢了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
针对村里大量的撂荒地,我们在同村支两委多次商议后决定进行撂荒地整治开发,围绕发展优质烤烟、黄莲产业,结合政策搞好农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附近农户能够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脱贫户杨洪伟原本长时间在外务工,得知消息的他想回乡创业,加入村里的黄连种植队伍中。“李书记,种植黄连既要在海拔1400米以上,又要面积全盖上阴,我资金没那么多,又是第一次创业,心里有些没底啊。”为了打消他的担忧,我们为其讲解相关政策条件,推荐其成为新农人,并联系银行申请无息贷款。目前,杨洪伟的400亩中药材黄连土地规划已全部落实,种子、育苗和开发土地正在有序进行中。
建设和美乡村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民生实事,能办的一刻不能耽搁,暂时办不成的也要持续跟进。
2024年3月,村民反映何家坝居民点污水直排入沟渠,恶臭熏天,严重影响人居环境。刚到梁桥村知晓情况的我即刻带领驻村工作队队员前往现场核查,确认情况后,迅速向集团汇报,最终在何家坝成功修建了一口污水处理池,彻底解决了污水排放问题。
梁桥村的牌坊年久失修,瓦片时常掉落,严重威胁过往人车安全。我们在保留原有风貌的基础上,精心修复受损部分,更换腐朽木制构件,加固关键零件,让牌坊重焕生机,继续见证村庄的岁月变迁。修缮后的牌坊不仅成了村民心中的“安心牌”,更吸引不少外地游客前来打卡留念。
此外,2口面积为200立方米的人畜饮水池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建成后,将极大缓解原有供水设施无法满足人畜饮水需求的困境,切实保障全组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为乡村振兴成果筑牢根基。
下一步,我将继续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一起培养村里更多年轻有为的党员干部,为乡村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持续做好政策宣传和教育引导工作,将将惠农政策及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政策送到村民手中,帮助群众正确理解政策,提高村民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意识,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拓宽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完善梁桥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大家一起共建美丽梁桥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