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详情
代继武 丰都县税务局党建工作科科长
《红岩》是一部革命历史小说,用写实的手法将国民党统治下被白色恐怖笼罩的山城重庆展现在读者面前。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遭受着国民党反动派残酷的迫害,但他们并没有屈服,而是在狱中英勇顽强地坚持斗争,用血与火铸就了不朽传奇,成为时代奋进者的信仰丰碑。
一、作品简介
《红岩》是中国现代作家罗广斌、杨益言根据自己在国共第二次内战时期国统区监狱渣滓洞和白公馆监狱的真实经历与见闻创作的一部长篇革命历史小说,于1961年12月问世,发行至今已经过多次重印,发行量达千万册以上。同时,《红岩》还被翻译成英、法、德、日、朝、越等多种文字发行海外,2019年,《红岩》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二、创作背景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48年解放前夕的重庆,解放军势如破竹,国民党节节败退,胜利就在眼前。许云峰、江姐、刘思扬等共产党员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被捕入狱,受尽酷刑。但他们并没有屈服,团结狱中的同志,积极开展斗争。在艰苦的环境下,一边制定缜密的逃跑计划,一边在狱中开展《挺进报》等工作。最终,在大屠杀开始之前,他们进行了越狱行动,一部分人牺牲了,倒在黎明的前夜,但更多人逃出来了,迎接胜利的曙光。小说生动地展现了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英勇无畏和崇高气节,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是每名中国人都值得一读的宝贵书籍。
三、写作特点
小说的语言简洁,充满了感染力,从现实主义的描写出发,洋溢着乐观主义的基调。小说不过多地渲染酷刑、屠杀等惨不忍睹的场面,而是展现在这种残酷的环境中,光明始终压迫黑暗势力的激烈斗争,展现出革命英雄们面对敌人的残忍酷刑坚韧不屈,面对挫折积极反抗的强大革命力量。同时,小说还运用了象征、对比等多种艺术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例如,小说中的红岩象征着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和不屈精神,而白公馆和渣滓洞则象征着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这种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小说的主题更加深刻,寓意更加丰富。
四、经典内容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各具特色。江姐,这位温柔而坚强的女性,是《红岩》中最为光辉的形象之一。她在丈夫牺牲后,毅然接过革命的旗帜,继续为党的事业奋斗。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残酷折磨,她始终坚贞不屈,展现出了钢铁般的意志。“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这句豪言壮语,充分体现了江姐的坚定信仰和不屈精神。她的形象,不仅是女性的楷模,更是全体共产党人的榜样。
许云峰,一位智勇双全的地下党领导人。他在狱中与敌人斗智斗勇,巧妙地领导着狱中的斗争。他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同志们争取到了宝贵的生存空间和斗争机会。他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让人敬佩不已。在被敌人囚禁的黑暗地窖中,他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对党的忠诚,用手指和铁镣挖出了一条通向自由的通道,为同志们的越狱创造了条件。
小萝卜头宋振中,那个在暗无天日的监狱中艰难长大的孩子,终年不见阳光,八九岁却只有四五岁孩子的身形。但残酷的环境并没有磨灭他的意志,他心中满是坚定的革命信念,机智勇敢地为狱中的同志们传递重要消息,用小小的身躯展现出无畏的英雄气概。
这些人物形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壮丽的英雄画卷,让我们看到了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共产党员们怀着钢铁般的意志,在狱中与敌人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宛如璀璨星辰,照亮历史天空,也激励着后世之人永怀爱国之心与奋斗之志,去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光明与和平。
五、感悟
《红岩》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光辉与丑恶。在狱中,共产党人之间相互扶持、相互鼓励,展现出了人性的光辉,他们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依然保持着善良、勇敢和无私的品质。而国民党反动派则暴露出了人性的丑恶,他们残忍、贪婪、自私,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这种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善恶的本质。
《红岩》不仅仅是一部英雄传奇,更是一部关于信仰的史诗。在那个黑暗的年代,共产党人面临着生死考验,但他们始终坚定地信仰着共产主义,为了实现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不惜付出一切代价。他们的信仰如同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给予了他们无穷的力量。这种坚定的信仰,在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红岩》宛如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时刻提醒着我们要铭记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历史,珍惜眼前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生活。当下,国际形势波谲云诡,贸易摩擦、科技封锁纷至沓来;国内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发展面临资源紧张、环境压力大、发展不平衡等诸多难题。但正是在这样的时刻,《红岩》所承载的精神力量愈发珍贵。我们应传承先辈们的红色基因,像江姐等英烈一样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将他们炽热的爱国情怀与崇高品德融入血脉,在平凡的岗位上,以兢兢业业的态度、拼搏奉献的精神,身体力行地践行红岩精神,汇聚起磅礴力量,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坚毅迈进,续写新时代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