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丰都故事 > 详情
人物名片:
文洪
丰都县旅游宣传营销中心职员,武平镇百集山村驻村第一书记
白集山村简介:
百集山村海拔650~1500米,村域面积11.6平方公里。该村主要产业为油茶、辣椒、马铃薯、中药材、水稻等种植业,以及肉牛、蛋鸡等养殖业。
花椒产业基地
记者 李达元
受单位委派,我于2023年6月赴武平镇百集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以来,在武平镇党委政府和派出单位的领导下,我带领工作队员真抓实干,履职尽责,通过抓党建强组织、抓产业促增收、抓治理树新风、抓服务聚民心,助力百集山村走上了基层党建不断提高、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新路子。
抓党建把思想统一到行动上来
驻村后,我制订了学习制度,并邀请村两委成员每月集中学习2次,交流本月工作开展情况,研学最新理论政策,时政热点,抢抓政策机遇,找准发力点。
突出学习实效,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与村支部共同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围绕基层党组织建设、乡村振兴政策、相关行业部门政策,以及油茶、中药材种植等种植管理技术等,进一步提升工作队员的帮扶能力。
我还采取调研座谈、个别谈话等多种方式,教育引导村两委干部,正确认识前进中的问题和发展中的机遇,引导大家正确理解县委、县政府的战略意图,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模式,积极营造上下一心、齐抓共管的工作氛围。
我身为驻村第一书记,在以身作则上突出一个“严”字,保持党员领导干部作风正派、工作严谨的形象,说到就做到,做到就做好,坚决不做花架子的走读式干部;在强化学习改作风上突出一个“深”字,营造第一书记研究学、带头学,村干部跟着学、自愿学的浓厚氛围,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在为民办事上突出一个“实”字,将工作落实在现场,把问题解决在一线。勤入户、多走访,发现真问题,真的去解决问题。
我严守各项工作纪律,坚持五天四夜驻村在岗,并定期开展“红红脸,出出汗”主题活动,让工作队员在自我批评中净化反思,在相互批评中指正改进,把思想统一到行动上来。
抓产业谋发展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我带领工作队员对标全县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村,积极学习取经,多方筹措谋划发展。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尊重村民意愿,带领村民通过发展特色种植业实现增收致富。
2024年,百集山村已累计种植油茶树超1800亩、种植辣椒400亩、马铃薯230亩、中药材200亩,以及种植优质水稻380亩。同时,养殖业发展势头良好,肉牛、蛋鸡养殖渐成气候。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发展培育邹贤亮、龚安林、文一山、唐中红4个村民为新农人,此举既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也为村民持续增收注入强劲动力。
为了让种植户吃上“定心丸”,我们积极与当地油茶加工企业、经销商等联系收购事宜,不但让农产品有销路,更能买上好价钱,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实现增收。对于缺劳力的种植户,我们还组织志愿者到地里帮助采收,并将采收的农产品直接运送到收购点。
同时,我们联手村两委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产业路2.5公里,让农用车可以直接开进产业基地,极大地方便了种植户耕种和采收,提高了劳动效率。
抓基层治理促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我牵头制订了《百集山村村规民约》《百集山村组长职责和考核办法》《百集山村公益岗位监督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强化乡村基层治理,为乡村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采取召开院坝会、发放宣传资料、奖励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等方式,增强村民的环保意识。2024年,我们积极争取资金4.5万元,用于修建垃圾池、污水处理设施、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项目。目前,全村已修建垃圾收纳点2个,基本解决了村内垃圾无处倒的问题。
我们组织党员干部及志愿者定期开展打扫环境卫生、扶贫帮困等志愿活动,帮助指导农户在自家房前屋后种植花卉、果树;对农户的旱厕、圈舍进行改造,切实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2024年,我们还协助完成村两委班子调整,改选了二、三、四组组长,新推2名本土人才上岗,督促激励干部勇于担当积极作为;认真听取群众诉求、调解土地承包、林权划分等纠纷;主动配合村“两委”做好安全生产、森林防火、收交养老保险、非粮化图斑整改等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