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头条 > 详情
记丰都县第七届
“十大孝善人物”曹顺英
近日,
在丰都县三合街道童仙寨社区二组的田间地头,
常常能看到这样一幅画面:
69岁的村民曹顺英和丈夫一起捏着玉米肥球,每隔个把小时,她就得匆忙赶回家一趟,去照看躺在床上93岁高龄的 “婆婆” 谭兴碧,为老人端屎接尿、递茶送水,忙完后又气喘吁吁地返回地里接着劳作,一天下来这样来来回回六七次,可她却毫无怨言,仿佛这早已成为生活中最平常的一部分。
你可能会好奇,这曹顺英和谭兴碧非亲非故呀,为啥要如此悉心照料呢?今天呀,咱们就一起来听听曹顺英的故事,走进这个在全村百姓心中堪称 “好儿媳” 的温暖世界。
从嫁进门起,就担起照顾责任
曹顺英结过两次婚,而谭兴碧既不是前夫的亲妈,也不是现在丈夫的亲娘,只是前夫的婶婶罢了。谭兴碧膝下无儿无女,孤苦伶仃,为了老了有个依靠,她把曹顺英的前任丈夫当作亲生儿子,前任丈夫也欣然接受了这个 “妈妈”。
从曹顺英嫁进来的第一天起,她就默认谭兴碧是自己的 “婆婆”,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儿媳妇的责任,和前夫一起照顾着老人。那时候谭兴碧还不到 50 岁,身体硬朗,还能帮着家里做做家务呢。后来曹顺英生了孩子,谭兴碧又贴心地为坐月子的儿媳洗衣做饭,一家人靠着种地维持生计,虽说没多少收入,但相互理解、彼此帮衬,日子倒也过得有滋有味。
命运波折,却坚守照顾承诺
可天有不测风云呀,在曹顺英 45 岁那年的一个上午,阳光还明媚着呢,丈夫牵着牛去地里耕地,就在给牛戴枷的时候,不知怎的惹怒了牛,牛突然蹦起来狠狠踢了他。等曹顺英接到村里人的通知赶到现场时,丈夫已经奄奄一息,还没来得及送去医院抢救,就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曹顺英悲痛欲绝,甚至都有了轻生的念头,毕竟家里的顶梁柱倒了呀。好在有左邻右舍的耐心劝导,她才慢慢熬过了那段最难的日子,想到上有老下有小,又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那时,“婆婆” 谭兴碧已经 69 岁了,白发人送黑发人,老人同样悲痛万分,还因此大病了一场。看着这样的老人,曹顺英坚定地对她说:“你放心,家里还有我,不会对你不管。”
再寻伴侣,坚持带 “婆婆” 出嫁
丈夫去世一年后,好心人给曹顺英介绍了不少对象,可她每次都把男方要愿意和自己一起赡养 “婆婆” 当作结婚的条件,就因为这个,吓跑了一茬又一茬前来相亲的人,也错失了很多次可能的幸福。
曹顺英心里想着:“一个连老人都不能接受的男人,就算结了婚,以后的日子肯定也会磕磕碰碰的。” 于是,她索性谢绝了好心人的牵线搭桥,决定自己过单身生活,一边种好自家的地,一边照顾好 “婆婆”,还挤出时间在附近打零工,靠着微薄的收入补贴家用。
直到四年后,曹顺英遇到了现在的丈夫梁志华。见面时,她开门见山地问:“我有个已经 70 多岁的‘婆婆’,如果我们结婚,我必须带着老人嫁过来,而且今后要一起为老人养老送终,你愿意吗?” 梁志华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愿意,以后你说了算。”
梁志华是个实诚人,婚后真的信守承诺,不仅对曹顺英疼爱有加,对老人也是真心付出,这让曹顺英慢慢打消了顾虑,越来越信任他。夫妻俩齐心协力,共同照顾着老人。
“刚结婚那几年,丈夫外出打工挣的钱,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一分一厘都交给我,到了年底回家,还分别给我、给我‘婆婆’买新衣新鞋,买好吃的呢。” 曹顺英回忆着说道。
夫妻齐心,悉心照料年迈 “婆婆”
随着 “婆婆” 年岁越来越高,身体渐渐失去了活动能力,下地需要人搀扶,基本只能卧床了,而曹顺英和丈夫也在慢慢变老。考虑到妻子一个人在家既要照顾老人又要干农活太辛苦,梁志华毅然决定回家。
曹顺英感慨地说:“有了丈夫在身边,我肩上的担子一下子减轻了不少,虽说我们要维持正常生活,但照顾老人的责任可丝毫没放松呀。” 夫妻俩配合默契,地里的农活大多由丈夫负责,曹顺英农忙时搭把手;家里洗衣做饭曹顺英包揽了,丈夫有空也会帮忙。
更多时候,曹顺英就在家专心照顾 “婆婆”,给老人端屎接尿、翻身子换被褥,洗脸、梳头、擦身、换衣服等等,梁志华也经常给老人洗脚,要是老人有个伤风感冒,不管刮风下雨还是深更半夜,他都会毫不犹豫地背上老人去村卫生站看病。
“‘婆婆’咀嚼能力丧失了,丈夫就隔三差五把去皮的猪肉剁成肉泥,放到稀饭里熬成肉粥,再一勺一勺地喂老人。天气好的时候,还背着老人到院坝里晒太阳呢。” 曹顺英说道。
常说 “久病床前无孝子”,可谭兴碧老人如今都 93 岁高龄了,除了偶尔有点小感冒,身体还算健康,正幸福地安享着晚年生活呢。附近的老人们都特别羡慕谭兴碧有这么好的 “儿媳” 和 “女婿”,还把他们当作教育自家子女的 “活教材” 呢。
曹顺英用一生的行动
实实在在地诠释了 “孝” 的真谛
她的故事就像一束温暖的光
照亮了身边的每一个人呀
希望大家
也能从她身上
汲取这份孝善的力量哦!
记 者:李达元
编 辑:段敏、李玉婷
编 审、副总编:张博铭
总编辑:周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