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详情
今年以来,许明寺镇坚持党建引领,围绕生态立镇、绿色发展谋篇布局,聚焦乡村振兴,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许明寺镇牧草种植基地
共富农场建成驱动就业“加速度”
记者来到位于该镇古家山村四组的共富农场,只见场内各路口旁的指示牌上分别书写有畜禽展示区、捉兔迷宫、十黑体验馆等字样,虽然眼下正值严冬时节,但仍有市民带着孩子前来游玩。
“我是当地村民,自共富农场建成投用后就在这里打工,主要负责这里设施设备维护及清洁工作,这里离家近,下班后还可照顾家里老人和孩子。”一名叫张继碧的工作人员说。
许明寺镇党委宣传委员刘芮含介绍,该镇共富农场采用“共融、共建、共管、共享”的农业发展新思路,“1+5+N”运营发展模式,五大产业链完全融入一、二、三产业,做到息息相关相辅相成,更是注重农旅结合康养休闲观光一体化,围绕“引得来、留得住、带得走”目标,推动许明寺镇农业经济稳步向前发展。
“目前,已建成投用的项目一期工程,主要内容为体验展示区,投用近一年来,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刘芮含说。农场占地面积共170亩,分成三期建设,开设了丛林穿越、露营基地等项目,二期工程现已进入扫尾阶段,计划2025年进行三期建设,项目正式投用后,将带动周边100余户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许明寺镇牧草为大地披上绿装
产业多点开花扩大群众“就业圈”
村民罗洪波在许明寺镇大地牧歌企业打工,该企业集中流转土地3600余亩从事牧草种植与加工,实行主体机械化耕种、收割,并修建牧草加工厂1个,购置机械化牧草加工设备多台,常年有包括罗洪波在内近百名村民在此就近务工。
“我们干的活儿主要是耕种、收割、加工牧草,牧草收割在每年的7月中旬至第二年1月份进行,全年产量保持在5000吨以上,加工的牧草销售丰都本地及周边区县。”罗洪波说。
在坪桥、隆家沟等村,记者看到一株株油桐树在瑟瑟寒风中傲然挺立,10多个村民正在对树干底部60厘米左右进行“刷白”管护。
村民蔡兴秀介绍,2019年,镇上引进盛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此连片流转土地2100亩栽种油桐树,安排附近100多个村民从事栽油桐树苗、除草、施肥、松土、采果等简单工作,人均年收入可达6000~7000元。
在理明村,100MWp(一百兆瓦峰值)农牧光互补复合项目正如火如荼建设。据现场施工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总投资35000万元,着力打造光伏场区,新建一座110KV(千伏)升压站,升压站内同时设置有生活舱、附属用房、消防小室等。
“该项目全面建成后年产值将达到4000万元,将解决40余人的临时用工,促进500余户群众增收致富,并有效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该负责人说。
许明寺镇牧草种植基地
龙头企业引领点亮“‘薪’希望”
在梨园村,几个村民正在用高压水枪冲洗榨菜腌制池,“现在把池子清洗干净,是为春节后收购加工青菜头做好准备。”村民彭小平说。
刘芮含介绍,许明寺镇在梨园村开展“共富+”榨菜初加工,于2023年新建储藏池4口,可腌制榨菜原料4000吨,实现年新增销售收入500万元,净利润50万元。采用“村集体+加工大户+大户+农户”模式,与三和实业公司、鱼泉榨菜公司等榨菜龙头企业签订榨菜种植购销协议。
“项目直接带动农户80户,辐射带动附近村组农户500户,带动榨菜原料种植2400亩,收购单价按照当年市场行情波动,每收购1公斤村集体经济增收0.02元。”刘芮含说。
据了解,许明寺镇还以培育新农人为载体,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利用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链,建立健全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机制,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特色农业基地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目前,我镇在巩固蛋鸡、肉牛等传统产业基础上,还培育了红梨、艾草、民宿、康养基地、高山农产品等新型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刘芮含说。
记 者:李达元
编 辑:李玉婷 夏朝燕
编 审:陶 涛
副总编:张博铭
总编辑:周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