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丰都故事 > 详情
李春红为办事群众解答相关政策
记者 李达元
县行政服务中心职工李春红,2007年,进入县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从事政务咨询服务,一干就是18年。她立足本职工作,当好政策宣传员、群众贴心人、文明引导人,努力把中心政务服务咨询岗树立成“服务更优、效率更高、为民更便、形象更佳”的典范。
“态度和蔼,待人热情。”“性格温和,有耐心。”“我经常来办事,遇到对政策不懂时,她都不厌其烦地给我讲解。”……近日,几名熟悉李春红的办事群众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熟练掌握业务
每天,李春红总是精神饱满地提前出现在政务服务窗口前,以最佳的工作状态迎接每一位办事群众。
“每天前来办事的群众多达2000人左右,政务服务咨询岗是政府面向群众的‘第一站’,给予办事群众准确、细致的答复是最基本的要求。”李春红说。为此,她要求自己必须全面掌握全县各个部门的基本情况,无论是办公地址、咨询电话还是办理事项、办理政策等。
前来办事的群众需求繁杂、问题多样,为了不让群众多跑路,李春红除了始终用耐心、细心、热心的服务态度为群众提供引导和专业答疑解惑,更需要准确地告知群众所需。为此,她要求自己必须对中心办公区域和业务流程全面熟悉。
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李春红经常利用空闲和下班时间对中心楼层布置、进驻单位窗口设置等进行无数次的实地走访,做到对大厅的布局了然于胸,成为中心布局的“活地图”。同时,她还积极主动向各入驻政务服务部门收集并学习最新的业务知识、政策文件,不清楚弄不懂的地方就问,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努力成为业务上的行家里手。
“只有自己精通了,才能给群众提供准确有效的服务。”李春红说。每当群众咨询时,她总能准确地告知窗口在几楼、具体可办理什么业务等,避免群众多跑腿。
学习新技能
对待群众,李春红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耐心和亲和力。出生于农村,让李春红深切体会到群众对办事顺畅的渴望。不管群众提出多么繁琐的问题或遇到多么棘手的情况,她都耐心倾听,细心解答,从未有过一丝厌烦的情绪。
有一天,一位衣着朴素的老人前来办理业务,鞋上沾满泥土。老人感到很迷茫很无助,不知道该往哪个窗口走。在老人彷徨无措东张西望时,李春红立即上前问道:“老大爷,我是这里的工作人员,你来办啥子事?我可以帮助你。”经询问,原来老人正是从偏远山村来办理医保相关事宜。李春红立即领着老人到相应的窗口办理,完毕后,还送老人到门口。
18年如一日,李春红始终把“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记在心里,接听每一个咨询电话,都会耐心倾听群众诉求,细心解答群众疑惑;接待每一位办事遇到困难的群众,都会竭尽所能帮助对方,并认真倾听对方的意见和建议。
“帮助群众答疑解惑是我的分内事,尽管经常得到群众的感谢和点赞,但是我也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为群众服务的初心。”李春红说。
随着网络发达,办事群众对政务服务中心的政策咨询要求越来越高。李春红努力学习新技能,通过建立咨询服务热线、微信咨询平台等沟通渠道,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咨询服务。每月为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提供细致解答及帮助超过100余人次,引导群众在24小时自助服务、“渝快办”办理业务达600余人次。
发扬“传帮带”
李春红在窗口工作中不仅拥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在与同事特别是年轻同事的相处中也是非常平易近人。新入职中心的窗口人员,上岗前都会到政务服务咨询岗随岗学习一周。
“她始终发扬‘传帮带’精神,毫无保留地传授我们工作经验,让我们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提升业务能力。生活上,她也是时刻关注我们,增强了我们的归属感、安全感,我们都亲切地叫她春红姐。”窗口几名曾经新入职的工作人员异口同声地说。
李春红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成为了政务服务窗口的一面旗帜,成为年轻同事争先学习的榜样,也激励着身边的同事们共同努力。
18年来,李春红用“您好,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传播成了进入行政服务中心每一位办事群众听到的最亲切的一个声音,她希望今后会有更多同事把这声音传播下去。
“李春红在平凡的政务服务咨询岗位上默默奉献,始终坚持用最严的标准要求自己,用最优的服务面对群众。她的事迹虽然平凡,但却彰显了每一位政务服务窗口工作人员的高尚品质和敬业精神。”县行政服务中心主任周璐说。
2013至2015年,李春红连续三年被评为县行政服务中心“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