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镇乡街风采 > 详情
记者 向陈
去年以来,双路镇紧扣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创新举措、主动作为,围绕“抓党建、强产业、促振兴”的发展思路,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大力培育“共富+”产业,着力扩大安宁耕读基地、九重天研学基地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推动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发展“四大”产业,促进村强民富
双路镇充分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大力发展“食品加工、避暑康养、农耕研学、种植养殖”等四大主导产业,2024年新引进食品加工企业3家,新开工避暑地产5万余平方米,安宁耕读基地接待学生近2万人,建成葛根、青脆李、中药材和肉牛养殖等种养殖基地5个。帮助7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年均增收15万元以上,带动200余农户户年均增收约3000元。
近日,县滨江中学300多名学生在双路镇安宁耕读基地开展劳动教育研学活动,活动以劳动教育为主题,围绕“走进粮食的故事”开展农事体验活动。集学习、劳动、参观为一体,将课堂搬进乡村田园。
“在厨房做事,打杂、做饭。学校有劳动实践课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当讲解员,收入还可以,一个月有2000多元,在家门口就可以挣钱了,家里照顾得到,一举两得。”双路镇安宁场村村民黄梅芳告诉记者。
一年来,双路镇积极探索建立“村集体+新农人+农户”的合作发展模式,通过招商引资、财政注资、村集体入股、农民自筹等方式投资1000余万元,打造建设了“安宁耕读”基地,这里不仅变成了孩子们的打卡地,更让村民们的收入得到了提高。村民们除了可以获得土地入股和村集体分红,还可以就近务工增加收入。2024年年接待超过2万人,年产值300余万元,为集体经济每年创收约10万元。
运用“五大”方法,营造和美乡风
双路镇深入推进“一院(格)两会三事分流”自治模式,创新运用“建阵地、建组织、建队伍、建规则、建机制”五大工作方法,全力打造“共商共治、互帮互助”的和美院落(网格)。
目前,全镇共划分社区微网格84个,农村院落112个,选配院落长、说理员、应急员、助老员、助教员等“一长四员”980人。每个院落均按“1+3+N”的要求建立了1个议事会、3个互助会、N个群众组织。梳理形成三张院落事项清单,由镇政府快办“大事”、村(社区)协办“小事”、群众自办“私事”。2024年来,解决各类事项100余件,各类治安案件同比下降30%以上。真正实现“小事不出院落(网格)、大事不出村(社区)、风险不外溢乡镇”。
这两天,在双路镇安宁场村王家坝小院正在组织召开院坝会,大家一起协商如何搞好环境卫生,如何开展邻里互助,打造“和美院落”事宜。
“此事涉及该院所有农户的切身利益,只有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大家共同商量,共同商议,形成共识,才能把这项工作落实落地。”双路镇安宁场村党总支书记冉龙海说。
“接下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答好‘丰都八问’,全力抓好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努力让产业强起来、村民富起来、乡村美起来,高水平打造巴渝和美乡村,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双路镇党委书记江永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