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详情
近日,记者来到龙孔镇凤凰村四组的一片果园,只见园主付忠正在采摘柑橘。
“这片果园多大面积?今年产量有多少?能够给你带来多大收入?”面对记者的连串问询,付忠一边采摘一边回答:“有10多亩,总产量15吨左右,产值6万多元吧。”停顿片刻,付忠又补充道:“我还有个枇杷园和一个水产养殖场,收入加起来,全年还是有20余万元。”
付忠采摘柑橘
跟父亲学习果树种植
“凤凰村当时属楠竹乡管辖,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土地包产到户,政府引导村民种植柑橘,我父亲被安排做了果树技术员,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村民如何种植柑橘树。”付忠说。
那时候付忠10来岁,经常被父亲带在身边,受其耳濡目染,学到了柑橘修枝、施肥、杀虫等管护技术。
后来,村里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一些土地撂荒。付忠机会,就把撂荒地“捡”来,开垦后用于栽种果树。“当时,村上及周边村组到处是柑橘树,由于市场行情低迷,采摘的果子每公斤也就五六角钱,而且销路还不好。于是,我就选择了种植油桃、李树。”付忠说。
随着油桃、李树相继挂果投产,并没有给付忠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加上这两种果树病虫害较多,倒是增加了管护成本。付忠只好逐渐将其淘汰,重新改种柑橘树。为了适应市场消费,付忠尝试种植脐橙、椪柑、沃柑、纽荷尔等柑橘新品种。
经过精心管护,这几个品种的柑橘不仅产量高、品质好,且具有很好的市场竞争力。特别是沃柑,采收期为每年3月至5月,错峰上市更抢手。
因地制宜种植枇杷
“在种植柑橘的同时,我还‘捡’了20多亩撂荒的山坡地,这些地属于石谷子地块,土质成颗粒状,透气功能好,不会造成土壤板结,但保水保肥能力较差,不耐干旱,不适宜种植柑橘。我便因地制宜选择种植枇杷,它是冬季开花结果,来年初夏采果的果树,这样就避开了夏季干旱。”付忠说。
付忠介绍,任何果树对品种选择非常重要,当初在购进枇杷苗前,他就对枇杷进行了深入了解,最后选定栽种大五星枇杷树种。该树种果实较大,产量较高,树势强劲,果肉厚实甜而不腻。
“冬季是枇杷管护的关键时节,重点是要做好施肥工作,给枇杷树开花结果补充养分。以生物有机肥为主,施肥时,在树干根部四周挖沟,施肥多少视树冠大小而定。”付忠说。来年果子好不好,就看施肥这一道。由于施肥到位,付忠的枇杷最高亩产可达800公斤。
每年五月,枇杷开始成熟采摘。与其他枇杷园开园采摘不同,付忠都是交售给商贩,他们来自重庆主城及周边的南川等区县。电话里谈好价格后,商贩就把车开到果园,付忠雇劳力采摘,第二天就可装车运走。
“2023年,我又引进一个名叫‘春花’的枇杷树种,该树种比‘大五星’的适应性更强,不仅耐严寒,还耐霜冻,产量和品质也不差,预计2026年挂果。”付忠说。
依托水资源发展水产养殖
凤凰村位于长江畔,村内还有杨家冲水库及多口山坪塘,水资源丰富。早在10多年前,付忠的眼睛就盯住了杨家冲水库,他觉得偌大的水库除了用于灌溉没有发挥更大作用。
“于是我就找到村上负责人,表示愿意承包过来,在确保农作物灌溉的前提下发展水产养殖,这样每年可以给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村支两委商议后同意了我的请求。”付忠说。
虽然付忠种植果树是一把好手,但是搞水产养殖却是门外汉。为此,他虚心向周边水产养殖大户学习水产养殖管理技术,并买来相关资料边学习边实践,逐渐掌握了水产养殖技术。为了降低疾病风险,提高经济效益,他采取四大家鱼放一起混养。
“四大家鱼是指草鱼、鲢鱼、鳙鱼和青鱼,是市场上常见的食用鱼类。草鱼以植物为主食,鲢鱼以浮游生物为主食,鳙鱼以底栖动物为主食,青鱼以小鱼虾为主食,食性不同,可以相互补充,减少竞争,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混养可以降低饲料成本。”付忠说。
付忠每年初夏先后投放不同鱼苗,到第二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开始捕捞,此时各种鱼已生长一年多,平均体重达到2公斤,正是出塘的时候。届时,直接打电话给县内水产经销商,他们就会直接开车来鱼塘边拉货,都是多年的老客户,不愁产品卖不出去。
“我的鱼塘水域面积20多亩,年产鱼2.5万公斤左右,产值在10~15万元之间。”付忠说。
记 者:李达元
编 辑:李玉婷 林雪琴
编 审:陶 涛
副总编:张博铭
总编辑:周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