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详情
“近年来,我能够通过种植羊肚菌,带领乡亲们共同撑起致富伞,主要得益于我哥哥的帮助。”近日,武平镇周大湾村七组羊肚菌种植大户谭方英说。
谭方英展示大棚菌包
谭方英的哥哥谭方河,曾经是四川省林科院副研究员,多年来一直从事森林微生物领域的科研工作,其中由他研发的羊肚菌外营养袋(瓶)栽培技术,推动了全国羊肚菌人工栽培产业的发展。2014年,为了支持家乡产业发展,谭方河将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带回老家传授给妹妹谭方英,兄妹俩携手创办了羊肚菌高效栽培示范车间,向更多村民传授该项种植技术。
攻克技术难关扩大规模
羊肚菌因为形似羊肚而得名,其香味独特,清新可口,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重要的药用价值。
“原来我在县供电公司上班,为了支持我哥哥推广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我毅然回到了老家,决定以身示范。”谭方英说。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兄妹俩在村上先后创办起重庆美哉菌业有限公司和羊肚菌扶贫车间。公司主要是负责生产菌种,扶贫车间则是聘用村民前来就业。
“我们这个地方海拔1300多米,加上独特的气候,比较适宜野生羊肚菌生长,曾经有村民想通过人工栽培获得收益,但是三番五次的尝试均已失败告终。”谭方英说,有了前车之鉴,他们开始只是少量种植,等攻克种植技术难关再扩大规模。
功夫不负有心人,兄妹俩人工栽培羊肚菌获得成功。原来,他们将菌丝接种在小麦粒上,再把麦粒装瓶后播种到大棚里,通过一定的温度和湿度,菌丝慢慢吸收完麦粒的养分,就生长出羊肚菌来。之后,他们就不断扩大规模,最多的一年,种植了500多亩羊肚菌。
带动村民种植羊肚菌
村民罗中培是谭方英聘用的工人之一。他主要在羊肚菌扶贫车间负责菌种装瓶,然后把一瓶瓶菌种移送到大棚里进行栽培,菌子生长过程中,还要负责管理,以及成熟后的采收。
“为了提高种植效益,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对所有聘用的村民,事前我都要对他们进行集中培训,在掌握了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后,才能上岗。”谭方英说。
谭方英介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一般在每年的八九月生产繁育菌种并进行入土栽培,期间用工量比较大,最多的一年,她聘用了30多个村民。第二年三四月是羊肚菌陆续成熟采收时节,同样需要聘用大量的村民,从栽培到采收,支付给村民的务工费就达40万余元。
“我正是在谭方英这里打工过程中,逐渐学到了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然后,我从谭方英这里购买回接种好的菌种包,自己搞起了羊肚菌种植,年收入10万元左右。”罗中培说。
村民张永芬也是谭方英聘用的工人之一。学到技术后,她把自家房前屋后的空地利用起来种植羊肚菌。没想到也获得了较好收益。见此情况,其他务工村民纷纷从谭方英这里购买菌种。
“看到村民开始接受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我觉得自己的率先垂范达到了目的,便将自己的规模逐渐缩小,重点转为培育繁殖菌种,然后向有条件的村民出售菌种包。”谭方英说。
为了让种植户获得最大收益,谭方英除免费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外,还收购他们的羊肚菌产品,消除了后顾之忧。
“钱”景好不愁销路
“羊肚菌生长成熟时,当你走进大棚里,会看到一簇簇羊肚菌破土而出,撑起褐色小伞,长势十分喜人。”谭方英说。
谭方英介绍,刚采收的新鲜羊肚菌不利于存放、包装、运输,时间久了还容易变质甚至坏掉,而进行烘干加工处理后就不存在这些问题。除了对自己种植的羊肚菌进行烘干加工外,她还要负责收购村民自家种植的羊肚菌,新鲜羊肚菌每公斤160元左右,烘干加工后可卖1200元~1600元。
“羊肚菌是一种很珍贵的天然补品,含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20多种氨基酸,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素有‘菌中之王’的美称。尽管市场价格较高,但是仍然有固定的消费群体,每年我烘干加工后的羊肚菌成品,就有商家上门收购,不愁销路发。”谭方英说。
据了解,只要技术过关,生长过程中管理到位,种植一亩羊肚菌基本可采收鲜菇250元~300公斤,产值至少在4000元以上。目前,在谭方英的示范带动下,周大湾村及武平镇周边村组共有10多户村民种植羊肚菌。
“下一步,我将充分利用当地林地资源,示范带领更多村民尝试林下种植羊肚菌,走绿色发展之路。”谭方英说。
记 者:李达元
编 辑:李玉婷 林雪琴
编 审:陶 涛
副总编:张博铭
总编辑:周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