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镇乡街风采 > 详情
记者 李巧
近年来,包鸾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党建统领为抓手,构建矛盾纠纷化解新体系,为推进乡村治理注入强劲动力。
源头预防筑屏障
矛盾化解创新路
“乡亲们,大家下午好!”随着宣讲队员刘红余的开场白,聚集在村中心广场的花地堡村村民们纷纷投来目光。
“今天,我们来到这里,就是要和大家聊聊如何预防矛盾纠纷,让我们的村庄更加和谐美好。邻里之间应该如何互助友爱,遇到矛盾时应该及时调解,避免小事变大事,大事变难事。”
“是啊,邻里之间就是要互相帮助,有矛盾了就得赶紧说出来,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花地堡村村民胡文风说。
在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中,包鸾镇高度重视源头预防工作,从法治和情感两个层面入手,构建起矛盾纠纷化解的新体系。
“在基层治理方面,会遇到做事不合规、不合法、不讲道理的群众。因而,我们通过入户宣传、发挥网格员作用、成立互助会等来加强思想教育,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实现‘小事不出网,大事不出村落’。”包鸾镇平安法治岗负责人刘红余说。
据了解,包鸾镇通过主体力量和协同力量按照规定频次进村进网格开展法律法规宣讲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累计受益群众达5300余人。同时,充分发动群众自治,动员网格内的老党员、院落长、新农人等群体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并根据调解质效评选出包鸾镇“十佳名嘴”,激发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创新治理新模式
多方合力共协商
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中,包鸾镇积极推行“三三五”矛盾化解机制,即“三多”“三牌”“五法”,通过接地气的机制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此外,包鸾镇还推出了“功德簿”机制,在包鸾村试点实施。通过每年对村民进行评比,以“红点”与“黑点”的形式,激励村民崇德向善,积极参与矛盾纠纷的排查与化解。
“如果村民的黑点多于红点,则将其照片从村民牌上取下来,从道德层面进行约束村民的言行举止。如果红点多于黑点,则按名次进行奖励,鼓励村民继续发扬优秀的道德品质。”刘红余说。
“这个功德簿非常好,我们村民直接就可以从中看到谁做得好,谁做得不好。黑点多了,自己也不好意思。所以,大家现在越来越遵守村规,还有法制法规。”村民王明华说。
自新时代枫桥经验丰都实践在包鸾镇全面推广以来,包鸾镇主体力量和协同力量累计下沉3836人次,累计入户4860户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06件,同比上升12.5%;解决群众求助165起,同比上升15%;纠纷类110警情共32起,同比下降20%,已全部化解;县信访办交办的信访事项24件,同比下降10%;一审民商事案件11件,同比持平;行政复议案件数0件,同比持平。全镇社情民意满意度上升11名,彰显了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包鸾镇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