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丰都故事 > 详情
中药材黄精基地
本报记者 李达元
人物名片
刘犁
重庆市江津区市场监管局执法支队四大队大队长,包鸾镇弹子台村驻村第一书记
弹子台村简介
弹子台村村域面积12.3平方公里,海拔高度在750米~1800米之间。全村主要产业为中药材、粮油作物等。
受单位委派,我于2023年6月1日赴包鸾镇弹子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后,我带领工作队员迅速转变角色,以空杯心态履行新的职责,走进村民家里,学说丰都话、吃农家饭、烤地坑火;走进村民心里,帮助他们拓思路、找出路、解冷暖。与村两委团结携手不断寻求发展产业路子,撸起袖子加油干,共同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建引领推动帮扶工作走深走实
上任伊始,我就带领工作队员拜访了全体在家党员,认真听取他们对村情民情的介绍,对组织建设、巩固脱贫攻坚工作、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方面的意见建议。指导和帮助村党支部书记落实“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等制度落实,实现党对全村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
坚持党建引领,科学对基层网格进行划分和调整,落实村、网格、院落三层治理机制,通过“三事分流”机制,基层治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通过开展日常入户走访、院坝会、书记遍访等方式,我们及时了解全体村民饮水安全、产业发展、就业增收情况,及时对走访发现的线索和职能部门反馈的监测数据认真开展核实和研判,全面进行数据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比如,对通过生产自救的2户农户及时申请纳入监测,落实低保,通过指导产业代种等帮扶措施,增加可支配收入,确保不发生“体外循环”。对全体监测对象制订落实一户一策帮扶措施,对其余村民做好产业帮扶,运用小额信贷、产业奖励等措施鼓励其自力更生。
截至目前,我们协助8户20人申请低保,指导29户脱贫户和低收入人群发展产业,兑付奖补4万余元,协助“两类群体”2户2人申请稳定就业创业补贴6000元。
不断推动产业发展拓宽增收渠道
弹子台村属于水源保护地和自然保护区,尽管发展产业受到一定限制,但是我们依然不断拓宽思路、寻找出路,通过协助村集体入股丰都锶乡包鸾农业发展公司和共富养鸡场、养牛场、香葱种植等项目,与县供销社合资成立兴鑫农村服务公司等,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
同时,我们协助清理村级和组级的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建立健全台账,落实管理人员,集体资金统一纳入专户实行专款专管,全面实现了村集体“三资”的集中统一管理。
我们还鼓励支持村内企业丰都本草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累计投入2300万元资金,种植中药材黄精1300余亩,带动1000余村民通过租金实现增收,120余村民通过务工增收。同时,通过不断培育新农人和充分发挥新农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小规模发展蜜蜂、油菜及初加工等产业项目,不断提高村民经营性收入。
我们借助帮扶集团、帮扶单位和帮扶人的资源优势,通过集中展销、推荐经销商等方式,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采取衔接资金以奖代补方式兑付奖补资金4万余元。
此外,在发展产业、拓展公益性岗位等就近务工就业的基础上,我们充分发挥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信息来源广的优势,不断推送就业信息,推荐就业人员,鼓励自主创业等,基本实现了只要村民有就业意愿,就有就业渠道和就业岗位的目标。
积极推进各种民生项目落实落地
按照包鸾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我们与村两委携手并肩,全面推动“一院两会三事分流”基层治理体系的落实,充分发挥互助会和联席会作用,私事自己办,小事共同办,大事政府帮着办,让群众参与其中,感受到主人翁的荣耀。
因弹子台水库位于弹子台村腹地,是县城居民重点饮用水源地,守护好生态环境是头等大事。我们协助村两委坚持全村禁止规模性畜禽养殖、开展垃圾分类回收转运、场上污水集中处置排放,农村污水发酵后还于农田等措施,基本实现了“无废村庄”。
2024年弹子台村创建丰都县“无废乡村”顺利通过县级验收,我们以此为契机,积极推进农村改厕工作,以及实行垃圾分类回收、积分治理等,累计协助68户农户开展住房提档升级改造,新改造农村户厕14户,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提升。
我们还会同村两委多处筹集经费建立起长者食堂,并建立对85岁以上老人就餐免费,85岁以下老人低收费的规章制度。2024年9月,我们还争取到江津区杜市中心卫生院捐赠1万元用于村内长者食堂运营。
此外,我们积极推进各种民生项目落实落地,促进村民期盼长达7年的村文化广场完成复建,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首要场所;新安装太阳能路灯200盏,方便村民夜间进出;完成近千亩的农田宜机化建设,使各种农业机械可以直达田间地头,减轻劳动力,提高劳动效率;完成包鸾至涪陵大木公路(丰都段)路面升级改造,让村里的农产品销售更加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