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详情
2024年以来,县文化旅游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县委经济工作会、政府工作报告精神,锚定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目标定位,深化“文旅双创”,高质量推动“一园三线”建设,加速文旅融合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祈福节 (陈勇 摄)
深入文旅研究 解码文化基因
文化是旅游的基本内涵和核心价值。去年,我县持续深化本土文化研究,以深厚文化底蕴滋养节会精神内核,积极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在泸州、德阳、成都等10余个地区举办旅游推介会,承办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文旅产业协作“走进三峡”活动,90余家文旅企业走进丰都考察,10余家川渝企业与丰都本地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54件套馆藏文物参加全市“三峡出土文物保护利用展”,11名非遗传承人被认定为重庆市“市级乡村工匠名师”、重庆市“市级乡村工匠”。丰都庙会等4个非遗项目列入重庆市第一批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推荐目录。
“凤鸣平都”雕塑落地瓜纳华托市
不仅如此,我县以“巴渝神鸟”文物为原型的“凤鸣平都”雕塑落地瓜纳华托市,成为两地文化交流的新地标。“十大阴帅”传统形象、“神鼓舞”、“鬼面舞”以及龙孔戏牛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走进了贵州的“村超”赛事及香港地区,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带着非遗上村超”的话题热度超过千万,在抖音平台上更是高居全国热搜榜第三位,充分对外展示了我县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丰富文体活动 提高服务效能
为充盈我县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县文化旅游委策划并推出“丰都百姓大舞台”系列活动,旨在作为全民艺术普及推介的重要形式。通过丰富多样的艺术活动和项目,为广大群众搭建了展示自我、分享艺术的舞台。在9月28日的首演中赢得群众一致好评,反响热烈,国庆期间连续上演的5场演出,累计吸引1万余人次前来观看。
百姓大舞台首演(黄白杨 摄)
“我们周末带娃儿在图书馆学习结束后就会来百姓大舞台看演出,演出人员通过歌舞剧、小品、诗朗诵、相声、杂技等形式来展现我们丰都的民俗,这很有意义。”市民张阳说。
“欢乐四季 舞动巴渝”广场舞展演 (陈勇 摄)
据县文化旅游委文化科科长金曦介绍,去年,我县成功举办“蜀声渝韵·琴筝和鸣”、2024新年音乐会暨石艾鑫古筝独奏与重奏音乐会等10余场高水平文化艺术活动,每一场都精彩纷呈,深受好评。此外,还广泛开展30余次的文化惠民活动,将文化的温暖送进千家万户。“欢乐四季 舞动巴渝”2024年重庆市丰都县广场舞展演以及丰都县首届“村歌大家唱”群众歌咏展演等活动,均取得了圆满成功,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更激发了全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与活力。
多样文旅节会 促进消费增长
在2024年,我县举办第六届·丰都南天湖避暑露营音乐狂欢季,精心策划了12场形式多样的周末晚会和30场风格各异的周内音乐会,南天湖景区、名山景区游客数量再次突破200万,创历史新高。
南天湖第六届避暑露营音乐狂欢季
南天湖露营基地
4月13日,伴随着“阴天子出巡啦”的播报声响起,2024年丰都庙会首次推出的夜间巡游正式拉开序幕。本次庙会围绕“逛丰都庙会,结三生情缘”的主题,不仅为游客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文化盛宴,还实现了旅游经济的显著增长。据统计,庙会期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量高达166.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了9.97亿元,日均接待游客41.5万人次,日均旅游收入2.49亿元,同比去年分别增长232.4%和295%。
丰都庙会
这次庙会还与第九届重庆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紧密结合,推出了17项文旅、商贸活动,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众多游客广泛参与,提高了丰都庙会知名度。
“截至11月,全县共接待游客3130.4万人次,同比增长7.5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9.08亿元,同比增长6.04%。”县文化旅游委办公室主任张莉说。
2024年,我县文化旅游工作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扎实推进文旅双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蹚出了一条以文化破题、节会带动、产业融合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坚持正本清源,摸清文化家底,梳理文化脉络,编印《丰都龙河流域历史文化资料汇编》,稳步推动《丰都榨菜文化研究》《丰都历史人物》等编撰工作。
着眼长效发展,凝聚文旅合力。提档升级名山、南天湖等景区,创新打造孟婆庄、夜游名山等文旅新业态,积极开展文体娱类规上企业培育,完成文体娱类规上企业第一批新增入库申报3家。南天湖景区获评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包鸾镇成功创建为重庆市第一批公共文化服务示范乡镇。重庆丰都名山旅游集散中心、名山文化公园等5个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同时,推出百姓大舞台系列活动,丰富我县群众文化生活。
坚持“非遗+旅游”,深度融合,双向赋能。祈福文化节、丰都庙会等文旅节会持续火爆,龙孔戏牛等非遗项目走进贵州“村超”、走进香港,“凤鸣平都”城市雕塑等走进墨西哥。“巴渝神鸟”文创入选“重庆好礼”外事礼品,青龙茶、丰都榨菜、石工号子等优秀非遗项目参加“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大地流彩”全国乡村文化艺术展演等市县内外非遗展示展演,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24.34亿元、增速11.05%。
2025年,我县将积极融入巴渝文化走廊,紧密围绕“一园三线”布局,大力实施旅游创业、文化创意两大行动,着力打造长江历史文化旅游线、龙河峡谷生态旅游线、南天湖高山度假旅游线等三条文旅线路,全面抓好“文旅产业发展、文旅项目提质、文旅活动举办、文旅数字赋能、文旅品牌打造、文旅交流沟通”六项重点,全面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文旅产业高品质升级,加快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
记 者:江忱菊
编 辑:李玉婷 夏朝燕
编 审:王 洁
副总编:张博铭
总编辑:周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