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详情
“先别拆!扫码必得18元”“扫码领一个水桶”“扫码抽水杯”……近年来,不少喜欢网购的朋友发现,自己的快递包装单上,几乎都有这样诱人的二维码。扫码后真的能得到这样的福利吗?记者调查发现,天上不会掉馅饼,快递单上的“福利码”多为“套路码”。
市民反映:
“福利码”实为“套路码”
今年11月,付女士家在网上购买的10多单物品,80%的快递单子上都有领取福利的二维码,因为听人说过,上面宣传的福利几乎都不可能实现,因此都没在意。
一次闲来无事,付女士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扫了一个领雨伞的二维码,进入后不是领雨伞,而是一个抽奖程序。心中顿生疑惑,但还是按照程序操作进入抽奖页面,中奖100元,不过不是100元现金,是“支付100元充话费到账200元”,到此,付女士不敢继续操作了,便放弃。
记者走访了南天湖中路、平都中路、世纪花城几个快递点发现,大部分快递面单上都有类似所谓“福利码”广告,“微信扫码送1把热水壶”“别扔!扫码领10元”“别拆!扫码必得18元!”等比比皆是,都以赠送、抽奖等名义诱导消费者扫码。在其中一个快递点,记者随意抽查了一个搁置架,快递面单上无一遗漏,都印有类似二维码。
“这些二维码不要扫,大多是骗人的。我经常在自己的快递包裹上发现这样的二维码,好奇扫过一次,中奖的是化妆品,那化妆品不知道是什么牌子,还要我先付300元的运费。”来拿包裹的市民杨女士说。
记者验证:
扫码必中奖但领奖难
快递单子上的二维码到底是能带来奖品的“福利码”,还是花样百出的“套路码”?记者找来2个快递包装上的面单,对上面的抽奖二维码进行验证。
第一个面单上二维码标明“扫码送水壶”,但扫码后界面出现的不是送水壶,却是抽雨伞,不但把物品改了,还把“送”改成了“抽”,并说明当日有6次抽奖机会。改成“抽”后,每次都能中奖,但抽到的不是伞,而是送“书法课、养生课、育儿经”之类的。要想领到这些免费赠送的课,还得按照要求进入下一个界面,继续点击会被要求验证手机号等个人信息。整个过程一直没有出现广告上“扫码送水壶”界面。
记者又扫码第二个面单“扫码抽遮阳帽”。中奖率100%,6次抽奖机会每次都中了200元话费券。不过,想要领到话费券并不容易。按照提示点击领取,然后需要输入手机号,输入手机号后又要用户支付99.9元。
值得注意的是,过程中默认同意的“用户协议”“隐私协议”等要求允许收集包括面部特征、消费记录、系统账户、邮箱地址及密码、口令等个人信息,风险极大。
记者随即与购物平台与有关商家联系,询问快递单上福利码的来源、活动的真实性。
记者问商家快递包装带单子上的抽奖二维码是否是他们搞的活动,商家称不是,并明确表示那是骗人的,是一种套路,不要参与。
购物平台官方客服表示,快递袋单子上各种活动二维码,非平台活动,是物流公司搞的活动,建议谨慎参与,参与前要向物流官方客服核实。同时,涉及欠款交易和个人信息的,要保持警惕。
专业人士:
涉嫌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多名快递点工作人员表示,这些快递单上的“扫码抽奖二维码”是快递公司打印模板中自带的,不是他们添加的。一名曾在快递点工作过的市民向记者讲述,有的快递价值几元钱,扫码就得几元、十多二十元,物品要成本,物流要运费,配送要工资,哪来的钱送给消费者。因此,建议用户不扫码,以免带来不必要的烦恼。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不能提供广告主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可以要求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先行赔偿。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其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应当与广告主承担赔偿责任。
“快递面单上印扫码广告,行为上并不禁止,但绝对不可以发布虚假广告。目前,不少这类二维码广告已经涉嫌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快递单作为广告内容的载体,印发二维码的快递企业有义务审核其内容的真实性,若二维码内容不真实给消费者造成实际损失的,消费者可以要求赔偿。”重庆天宇三星律师事务所胡武雄律师说。
编后语:
快递单上以送钱、送礼品为诱饵的套路码出现已经有一些时间了,多数人已经领教过,知晓其中的套路。然而这样的“套路码”依然大摇大摆出现在快递单子上,与部分消费者的馅饼梦、行业部门监管不力等因素有关。
总有一些消费者妄想天上掉馅饼,明知不肯能,也要试一试,结果一不小心转进别人设下的套路里,一旦被骗,维权难、成本高,而“套路码”发布者以极低的成本就轻松获利,这是导致“套路码”横行的因素之一。
“套路码”横行的因素之二在于监管不力。“套路码”本是一种广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十四条规定,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能够使消费者辨明其为广告。事实上,多数消费者不晓得这是广告,知晓率低。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宣传,让市民对快递单子上各种二维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严把二维码广告的印制、内容真实性的审核关,严厉查处欺骗、误导消费者的违法行为,增加虚假广告违法成本,从源头上杜绝“套路码”。
记 者:邓尧予
编 辑:李玉婷 林雪琴
编 审:王 洁
副总编:张博铭
总编辑:周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