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丰都故事 > 详情
人物名片:
潘建国
重庆市交通建设工会一级调研员,栗子乡南江村驻村第一书记
南江村简介:
南江村地域面积7.72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全村以基础农业为主,种植水稻、玉米,部分农户养殖山羊、生猪、肉牛、家禽。
灵芝产业
记者 李达元
受单位委派,我于2023年6月赴栗子乡南江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以来,我带领工作队员与村两委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示范引领全体村民撸起袖子加油干。截至目前,南江村已基本实现产业发展、群众增收、环境改善和乡风文明等多方面的喜人变化。
走访农户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为了尽快熟悉和掌握村情民意,驻村后,我带领工作队员把入户走访当成首要任务。每到一户,我们与农户亲切交谈,询问生产生活情况,以及目前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解决。能够现场解决的当面解决,不能够现场解决的分轻重缓急,用笔记本记录下来,待随后解决。
我第一次入户走访时,村民赵国泽向我诉说他家房子漏雨的事情,还指着漏雨的几处给我看。果然,由于漏雨,那几处地方的檩条和椽子都沤烂了,埋下了安全隐患。根据实际情况特事特办,我现场承诺给赵国泽争取适当资金补助,让他找人将房子进行了维修。
今年9月,我带领工作队员又一次开展书记遍访活动,对南江村97户脱贫户逐一进行走访,了解他们生产生活状况和需求,确保脱贫成果的持续稳定;尤其对13户监测户进行重点走访,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导致返贫的风险。同时,对43户一般户进行了走访,全面掌握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从而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民生项目建设惠泽百姓
我与工作队员联手村两委,积极争取市人大办公厅帮扶集团及市、县级多个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特别是资金方面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南江村的多个民生项目建设。
比如,南江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前期投入50余万元基础上,经过全面改造后更加完善;老年食堂升级改造,让村里的老年人有了温馨的就餐环境;老年康养中心的建成投用,让老人们享受到了更加贴心的养老服务;创新设立农民工活动室,为外出务工村民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在这里,农民工还可以共享用工信息,有的放矢找到工作。
我们还成功协调县文旅委投资40万元,新建了一个标准的塑胶球场,为全体村民提供了一个集体育健身、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理想场所。球场自建成以来,村民们纷纷来这里开展各类活动,不仅增强了体质,也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
2023年底,我们再次利用市人大办公厅帮扶集团的统筹资金,为全村安装了215盏路灯,并为231户农户安装了庭院灯。
今年以来,针对29户农户危旧房屋改造,我和工作队员争取到6.3万元的补助款,让他们顺利入住新居。同时,积极协调县水利局,利用后扶资金的余款200多万元,为村民新建3000多米的入户道路,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
今年8月,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导致部分村民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遇到困难,我带领工作队员联手村“两委”实施了蓄水灌溉项目,在南江大沟筑坝蓄水,以沟代库,有效缓解了村民用水紧张的状况。
南江村过河路问题一直是一、七组村民的痛点。今年上半年,我们积极协调县级相关部门,得到了财力物力方面的大力支持,终于赶在汛期来临前,成功建成一座过河路桥,将两地的交通瓶颈彻底打通,实现了村民们多年的愿望,为南江村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献计献策助推经济发展
今年8月,借助栗子乡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的建设,南江村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我和工作队员积极行动起来,协助村两委与项目设计单位签订了租赁合同,将村上新时代实践站的部分空间出租,为集体经济每年带来18万元的租金收入,增强了村集体经济实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南江村的种植产业水平,增强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今年,我们制订了一项重要计划,即为村集体新建一座集食用菌和中草药烘干于一体的加工厂。在乡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下,烘干厂的前期准备工作加快推进,目前已正式动工建设。
烘干厂建成投用后,将极大地推动南江村乃至周边村组初级农产品的市场转化。不但有效解决新鲜农产品滞销问题,减少因滞销导致的损失,还能够激发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避免因亏损而放弃产业发展。
今年,市总工会在去年的基础上又加大了对南江村的结对帮扶力度,使我们驻村工作队更加信心百倍,同时也感受到身上责任更大、担子更重。接下来,我将带领工作队员以村为家,与广大村民打成一片,切实为他们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加快实现增收致富既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