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详情
“陈老板吗,我这里有60亩地需要耕整,希望你来实地踏看。”“陈老板,今年我的果园翻耕除草,还是请你代劳哈。”入冬后,陈正平的手机几乎每天都会接到类似的电话。
陈正平是兴义镇天水村一组村民,今年34岁的他,从2017年开始逐梦田野,采取社会化服务的方式,为附近及周边乡镇的种植农户特别是大户从事代耕、代种,以及为作物代防虫、除虫、施肥等业务,在自己获取收益的同时,还解决部分人就业,有效破解“谁来种地、如何高效种地”的问题。
陈正平为种植大户除草
一次偶然机会找到创业门路
“作为一名90后年轻人,我没有选择外出务工,而是留在家乡发展。前些年,房地产行业风生水起,我从中捕捉到商机,就做起了铝合金门窗加工,生意非常的好。”陈正平说。
后来随着农村人进城买房热潮消退,陈正平的业务也逐渐减少,这让他产生了想改行另寻创业门路的念头。但做什么有市场“钱”景,他一时半会也举棋不定。
“回到老家后,我发现在农村大部分是留守妇女和老人,因无劳力耕种而使土地撂荒,即便是一些种植大户,同样面临缺少劳力的问题,如果我通过社会化服务的方式帮助其耕种,不就解决了吗?而且双方互利互惠,是实现双赢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陈正平说。
2017年,陈正平买回首台耕地机和割草机。他主动找到当地缺劳力农户和种植大户,表示愿提供耕地、除草等社会化服务,由于收取的服务费实惠,很快揽到了业务。打开了局面,以后承接的业务就逐渐多起来。
找陈正平耕地或除草的农户和种植大户增多,开始他还按照先后顺序排列出工,但后来发现自己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而且农事不等人,大家都急等着呢。
“见此情景,我只好又陆续买回几台耕地机和割草机,并雇请了多名机手。”陈正平说。
成立社会化服务专业耕种队
这些雇请的机手,基本是25~40岁的年轻人,但为了安全起见,陈正平对他们进行了统一培训,技术合格后才能独立操作机械。为此,他还成立了社会化服务专业耕种队,共有队员近20人。
“我给师傅的工资按每人每天200元发放,学徒工每人每天100元。遇到承揽的业务多时,耕种队的20多名队员都有活干,十天半月没有休息日,挣的工钱也就越多。”陈正平说。
为了揽到更多的业务,陈正平不满足于当地市场,他还到周边的乡镇主动跟种植大户进行衔接。近几年来,他的耕种队先后为三建、龙河、双龙、仙女湖等乡镇的青脆李果园、桃园、花椒园、茶园、笋竹园等进行耕整地、除草,有的还建立了长期雇佣关系。
随着业务的不断推进,陈正平还增加了施肥、栽种等社会化服务内容,为此他购置了多台施肥机及栽种等相关机械。
“我们在参与双龙乡的茶叶基地建设时,除了提供耕地整地、除草开荒等社会化服务项目,另外就有茶树种植和后期施肥等服务内容。”陈正平说。
队员陈建勋介绍,从陈正平成立社会化服务专业耕种队以来,自己就受雇于他,虽然每年只有春耕秋播两季忙碌,但是只要经常出工,收入至少有2万余元,而且照顾了家里。
为乡村振兴甘愿逐梦于田野
龙眼是我县长江沿岸经果林,也是当地老百姓的致富果。但是龙眼树容易滋生臭屁虫、卷叶蛾、金龟子等害虫,严重影响龙眼的产量和品质。
由于村民的龙眼树彼此相邻,并因此连城一片,只有采取统防统治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于是在政府的组织下,陈正平主动请缨,他特地买回多部打药机,组织队员对长江沿岸的龙眼树进行“拉网式”喷药杀虫,并干粉药剂,药性持续时间长,高效低毒。
“守护长江母亲河人人有责,我们要以实际行动践行一份责任,为筑牢岸线生态屏障做出贡献。为龙眼喷药杀虫利国利民,因此我们收取的社会化服务费相对较低,”陈正平说。
陈正平介绍,今年初春,他还购置了一架植保无人机,可以对大户、专业合作社规模种植的李树、花椒、桃树、水稻等作物实施飞防作业,与打药机相比,飞防作业喷药更加均匀,效率更高,防治成本也更低,在浅丘地区,一架植保无人机日作业量可达500余亩。
“目前,我们的社会化服务已实现从耕种、除草、施肥、防虫全程机械化,每年开展社会化服务面积达到2000余亩,为农户特别是种植大户节省人工等投入成本40%左右。”陈正平说,下一步,根据实际需求,他还将增加采收、烘干、仓储等社会化服务内容,把更多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为加快实现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升级转型做出积极贡献。
记 者:李达元
编 辑:李玉婷 林雪琴
编 审:王 洁
副总编:张博铭
总编辑:周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