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丰都故事 > 详情
江小蓉察看沃柑长势
记者 李达元
丰都县江姐水果种植股份合作社位于树人镇万寿桥村二组,合作社负责人“江姐”名叫江小蓉,今年已54岁,合作社经营的果园主要发展椪柑产业,占地面积160余亩。
“我创建这个果园已经17年了,这些果树也早已进入盛果期,每年产优质椪柑200吨以上,可实现产值60万余元。”眼下正值椪柑生长关键期,江小蓉一边带领工人对果子进行管护,一边向记者介绍说,当年她在外打工时,学会了椪柑种植和管理技术,然后回家流转土地创业,搞起了椪柑种植,于是成就了现在这个给她带来丰厚收益的果园。
学会种植技术回家自主创业
江小蓉跟丈夫成家后,为了想小日子过得好点,跟村里年轻人一样,夫妻双双选择了外出务工。几经辗转,他们到了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在一家装璜公司上班。
“想到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开销很大,我们干活都很卖力,从中也学会了很多东西。”江小蓉说。一年后,她和丈夫出来开始自己包工程做,挣的比以前多。几年下来,他们终于有了一定的积蓄,盘算着再干几年,就可以高高兴兴回家与亲人团聚了。
有时候,上一个工程干完,下一个工程不能及时开工,江小蓉和丈夫只好在等待中休息。一次,她闲得心慌,就到外面去散步,不知不觉,来到了一片椪柑园前。老家也有人种植柑橘,但一般是红橘、锦橙、梨橙等品种,而种植椪柑的却不多。
江小蓉介绍,她来青田打工有好几年了,知道青田是全国有名的椪柑之乡,当地村民有着丰富的椪柑种植、管理经验。而且与其他柑橘品种相比,椪柑不仅口感好,也容易剥皮。想到老家万寿桥村锯子沟一带的土地大多撂荒,如果流转过来种植椪柑,就可以不用打工了。
“于是,我就趁工闲的时候,去当地的椪柑园向果农学习椪柑种植管理技术,虚心向果农讨教椪柑如何除草、施肥、修枝、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果后怎么清园等。”江小蓉说。
2006年底,江小蓉准备和丈夫回老家过年,她突然对丈夫说:“这次回家,我决定不再出门打工,要在家乡创业。”当她说出要种植椪柑时,却遭到丈夫的极力反对。
迎难而上靠双手顶起一片天
原来,丈夫反对江小蓉有自己的理由。这几年,夫妻俩在外努力打拼,好不容易才积攒了20多万元。现在妻子把钱拿去创业,要是建果园搞砸了,血汗钱岂不是打水漂了吗?
但江小蓉认为自己看准的事,只要全力以赴去做,就一定能够成功。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丈夫的思想工作,最终说服了丈夫,并让丈夫和自己一起创业。
村民听说江小蓉要流转土地,每年除了支付租金外,还承诺以后优先雇佣他们到基地务工,大家都愿意把自家的承包地租出去,江小蓉就连片流转锯子沟的土地120余亩。
2007年秋收后,江小蓉对土地进行了整理,修建了基础设施,随后从外地购回7000多株优质椪柑树苗,雇请20多个村民,连续栽种了10天。没想到那年冬天下了场大雪,竟然把树苗冻死了2000多株。江小蓉欲哭无泪,只好在第二年初春补植。
“头两三年,是树苗长躯干和枝桠的关键期,为了减少投入成本,我就利用行间空地种植玉米等粮食作物。采收的粮食,直接加工成饲料用于喂牛。我坚持走‘种养结合绿色发展’之路,修建了养牛场,产生的粪便,又用于做椪柑生长所需的肥料。”江小蓉说。尽管如此,资金投入的缺口仍然很大,她不得不说服丈夫外出务工,自己仍然留在家中管护椪柑。
2012年,种植园的椪柑树长大,开始大面积挂果,让江小蓉终于看到了一线希望。
夫妻协力经营果园风生水起
可没容江小蓉高兴多久,新的问题又来了。当年果子成熟后,销售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她迅速召回丈夫,夫妻俩一起想办法。
“我们把椪柑运输到保合场镇去卖,当时从盐井沟至保合石缝丫口的村道公路没修通,这段路只能开行三轮车,山路陡峭狭窄,运输十分危险,有时候还不如肩挑。”江小蓉说。
一天来来去去要走20来趟,她和丈夫互相鼓励,硬是靠顽强的意志坚持下来。
后来,种植园通往外界的公路全部修通并硬化,还修建了专门的产业路,交通方便快捷,但江小蓉基本不去保合场镇卖椪柑。此时,她学会了电脑,采收的椪柑通过QQ群、微信群等网络平台,就可以轻松销售出去。再后来,她还搞起了网络直播,线上销售椪柑。
随着基础设施完善,收益逐渐提高,需要劳力基本是雇请附近村民。比如每年给种植园除草、开沟、施肥、疏果、剪枝及防治病虫害,江小蓉都交给村民去干,通过雇工的方式,帮助大龄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目前,我已将椪柑种植面积扩大到160多亩,并注册成立了丰都县江姐水果种植股份合作社,下一步,通过提升产品品种发挥更大效益,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江小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