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头条 > 详情
“先下后上”是一种公共礼仪,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使乘车秩序井然,
不会发生拥挤现象。
而在上下班、节假日高峰时段,无论是乘坐公交车、动车还是电梯,这时,当大门打开的瞬间,你是自觉地等待乘客出来后再按秩序进去,还是拨开人流奋不顾身地先挤进去?
日前,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先下后上”这一连小学生都能脱口而出的乘车秩序,在人多拥挤的时段却常常被“挤”回了原处。
近日,记者趁早上上班高峰期乘坐公交车,在公交车经过中山医院站时,公交车站台边已有五六个人等待上车。车辆停稳后,这五六个人看车厢后面有空座位,便商量好“分头行动”,一个人跑到前门付钱,其他人就从后门上车。这时恰好有一位中学生正准备要下车,却被从站台上冲上车的这五六位乘客硬生生堵回了车厢里。由于个子尚小,挤不过眼前人高马大的成年乘客,这个中学生被挤得下不了车,最后只好等他们全上了车后再下了车。
多数市民表示,不仅在乘坐公交车会遇到如此“凌乱”的时候,就连在乘坐动车的时候也会遇到这种情况。
“大家伙都知道,周末和节假日出行人很多,尤其是坐动车出行的也多,之前我在丰都火车站乘坐动车时就遇到过因为乘客先下后上的问题闹得不愉快。”家住三合街道雪玉路的杨女士告诉记者,她每逢周末节假日都会带着孩子去重庆主城,待从利川方向开往重庆的动车停稳后,大家本应该先让车上的乘客先下车后再依次上车,但在这时,有一位乘客横冲直撞地走上了动车,把一位正要准备下车乘客的挎包撞落在地上,双方因此发生了争吵,最终经乘务员和其他乘客的劝说后双方才停息了“战火”。
电梯小小空间也能体现文明的不同形态,也许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如在电梯门开启的刹那间,按道理应该是先下后上,按礼貌也是先出后进,可就是有些人不管三七二十一,会一窝蜂地往电梯里面挤,生怕找不到位置,或者是站在电梯口,妨碍他人上下,殊不知,乘坐电梯时先下后上也很重要。这样一来,不但电梯里的人出不去,站在电梯外的人想进去也很难。
“上周星期六早上,我和丈夫出门去医院看望病人,从9楼的家中乘坐电梯下楼,一同下楼的还有一位年轻妈妈和一个坐在小推车里的小宝宝。电梯刚在一楼停稳,还没等我们4人出电梯,几个买菜回来的邻居就挤了进来,并迅速按了自己家所在的楼层。眼看着电梯就要上去了,我们4人赶紧边喊‘麻烦让一让’,边往外走。这个年轻妈妈还推着婴儿推车,丈夫一手挡着门,让我们和宝宝安全出去,他随后才下了电梯。”家住龙城华府的肖女士说起此事仍然气愤不已,可这才是开始,接下来在医院发生的事情也让她很无奈。
肖女士说,来到医院后,面临的又是一场电梯大战。他们在住院部准备乘电梯到六楼,早上患者多,大家都挤在马上要到一楼的一台电梯门前。电梯的门刚开,还没等里面的人走出来,要上楼的人“一窝蜂”往里挤。里面的乘客费了好大劲才挤出来。这样一挤,耗费了时间,电梯的便利和快捷大打折扣。
市民周女士也表示,自己就常常遇到这样的尴尬事儿。“有时候出去吃饭看电影,有些人一进电梯,不懂得等待后面的人进去,而是争先恐后地站在门口按按钮,结果电梯5秒钟关门,把别人无端关在外面,只好乘坐下一班电梯。”周女士无奈地说。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先下后上”还是“先上后下”,看似小事,其实是市民素质的体现。“排队上车、先下后上”“礼貌让座、靠右乘梯”等,是交通中最基本的要求和规则。记者认为,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大家都能遵守社会最基本的公共秩序,就会大大减少人际冲突,保持车流、人流的高效流动。
记者在此呼吁广大市民朋友,在乘坐任何交通工具时,不仅要遵守“先下后上”的礼仪规范,同时还应该做到让老弱病残、孕妇和抱孩子的乘客先上,对行动不便者要主动给予相应的帮助;当车内有空位时,先看看周围是否有特别需要座位的人,如果有人特别需要座位,要以礼相让。此外,在公共场合乘坐电梯时,也要自觉排队,电梯超载鸣叫时,靠近门口或最后上电梯的人要主动退出;与陌生人一同乘坐电梯,进入电梯要讲究先来后到的顺序,进入电梯后尽量站成“凹”字形,以便后进的人有空间可站。在电梯内不要吸烟、吃东西,不要高声喧哗,若手机响起,要压低声音并尽快结束通话。(记者 彭荣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