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头条 > 详情
雷龙周一家在打扫红军坟
记者 方柳卜
一次托付,世代守望。
在丰都县栗子乡双石滚村5组,95年前,村妇刘氏安葬了一名红军烈士。
时光穿越近百年,村妇刘氏早已不在人世,但山头上守护红军坟的初心与情怀,雷家已经跨越了五代……
一句嘱托
在丰都县栗子乡,雷家是一户小有名气的家族,小有名气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重要的一点,那便是近100年来,他们家族世代相传,一直在做一件令人钦佩的事—守护红军坟。
近日,记者走进栗子乡双石滚村五组雷家的菜园地,看到菜地里矗立着一座有墓碑的坟茔,碑上镌刻着“二路红军李占成烈士之墓”的字样,墓碑和周围打扫得干干净净,坟前约摸70来米,就是刘氏的房屋。
李占成是谁?雷家人又为何要祭奠他?这一切要追溯到1930年。
据《丰都县志》记载,当时的栗子乡是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革命根据地。在红军与当地地主武装的一次激战中,年仅23岁的李占成不幸牺牲。当战友们正为找不到安葬李占成的棺木发愁时,农妇刘氏主动找到队伍:“我家有现成的棺木,送给那位红军战士,你们把他埋到我家菜园吧。”
“刘氏是我的曾祖母,棺木本是为她自己准备的。”雷龙周介绍,安葬好后,因部队要赶路,红军便委托他的曾祖母照看好坟。他的曾祖母一口答应:“你们放心,我一定会守护好红军坟。”
延续五代
“在我爷爷雷福国还很小的时候,每逢春节、清明节和李占成烈士的忌日,曾祖母都要带着他们到这里上坟,给他讲李占成烈士英勇牺牲的故事。”雷龙周介绍,后来,他又听自己的父亲雷其胜讲起了那些岁月,李占成烈士入棺时,浑身血肉模糊,全身被砍了7刀。
因为担心被人破坏,当时李占成的坟不敢刻碑文,只能随便堆个坟头。1950年,刘氏让后人为李占成刻下墓碑。不久,她便去世了。临终前,她将后人叫到床边,再次嘱咐那句话:“你们要像对祖坟一样守护红军坟,要对得起这份承诺。”刘氏去世后,她的儿子雷福国主要承担起了守护重任。
上世纪70年代,雷福国和其他弟兄相继去世,临终前,他们将当年母亲嘱咐他们的话传给了自己的孩子。雷其胜就是雷福国的大儿子,他一直在双石滚村守护着红军坟。
“以前家里穷得买香烛的钱都拿不出,雷家老人的坟都埋在附近,每到清明,我们作为后人的都得一个个去祭拜。听长辈们说起,有次花钱买了点纸钱和香烛,根本不够分,我父亲发话了,‘先祭英烈,再拜祖宗’。”雷龙周介绍。
1994年,见李占成墓碑上的字风化,刘氏的第4代后人(即曾孙雷志强和他的同姓兄弟们)出钱出力,重新刻了一个墓碑,并用大条石重新修砌坟墓。
2001年,李占成烈士遗骸迁入白沙嘴烈士陵园。这之后,雷其胜才随自己的大儿子雷志强到山外生活。
但多年来,雷家并没因为双石滚村自家菜园里红军坟成了空坟而放弃守候和照顾。每逢春节、清明节和李占成的忌日,雷其胜就按照长辈们的方式,带着一家老小回到老家,风雨无阻,延续着这份守墓情怀。
“我现在老了,行动不方便了,你们要继续把这个任务完成下去。”2012年,雷龙周从父亲雷其胜手中,接过守墓接力棒。
接过手中的接力棒后,雷龙周觉得自己肩负起了一种神圣的使命,这不仅是对先烈的缅怀,更是对家族承诺的延续。
“从今年起,这份责任就交给你了。”2024年初,63岁的雷龙周对着42岁儿子雷剑说完这句嘱托后,把手中的铁铲递给了他。刚从成都赶回来的雷剑,紧握着铁铲手柄,两眼坚毅地回答:“我一定担好这份责任。”站在坟前,雷剑用父辈们传承下来的方式,带领家人开始打扫坟墓、清理杂草、祭奠英烈。
如今,守护这座坟的雷家,从刘氏开始,已经跨越了五代人94载,他们一直像守护祖坟般守护着这座红军坟。
家风传承
雷家因当年的一句承诺,冬去春来,代代相承,岁岁看护祭扫,用坚守诠释着对英烈的敬仰。红军无私奉献、诚实守信、不怕苦不怕累等精神,也已根深蒂固地扎在他们家族每个人的心中。
“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我大哥、二哥包括我自己都是退伍军人,有几个侄子也参军了的,争取多为国家做贡献。”雷龙周说。
“目前我就在老家生活,红军坟就在屋后,方便照看,虽然现在我把守护红军坟的责任传到了我后代的肩上,但守护红军坟同样是我的应尽之责,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的。”雷龙周说,没有前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的美好生活。
守护红军坟,这不仅是家风的传承,更是对烈士的怀念和崇敬之情。接力棒的传递,是要让后人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更要知道诚实守信的可贵。目前,雷龙周的孙子在高家镇上初中,每逢周末节假日,爷孙俩呆在一起的时候,他也会给孙子讲家族守护红军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