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详情
近年来,三建乡坚持把发展共富产业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多措并举增强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注入“源头活水”。
三建乡共富渔场
共富车间 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三建乡鱼泉子村“共富车间”位于龙河流域电商集配中心,是一间由帮扶单位和村集体共同建设的锡箔纸加工“社区工坊”。
记者在现场看到,村民们在自己的工位上,娴熟地将一片锡箔放在锡箔磨纸机上,再把一张黄纸叠放在锡箔上,按动机器,一张锡箔纸便压制而成。放眼望去,整个车间一片忙碌景象。
“这里是按件计算工资,做得快的话,一天能做3个左右,算下来一天能挣100多元。主要还是上班时间比较自由,在这里上班基本上是挣钱顾家两不误。”三建乡鱼泉子村村民董维素一边忙碌手上的活,一边告诉记者。
据鱼泉子村“共富车间”现场负责人董会明介绍,加工锡箔纸主要靠人工,上手简单,车间一建好,附近村民就争先恐后地来到车间工作。现在车间可以实现30人左右在家门口就业,增加务工收入50万元左右,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左右。
共富渔场 村集体实现固定分红
除了“共富车间”为村集体经济注入活力外,上个月位于廖家坝社区的鲁渝协作项目“共富渔场”冷水鱼养殖一期项目也正式投入运行,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我们这个养殖项目,主要是引进了一些科技设备,对水质进行臭氧杀菌和紫外线杀菌,让水质达到更高的标准,让养殖的鱼也更健康、更安全。目前养殖的品种有鲟鱼、乌鱼等,预计年产鱼10万公斤,产值可达到300多万元。”三建乡“共富渔场”负责人陈大华说。
随着一期项目的顺利投产,“共富渔场”二期项目建设眼下也已经开始启动,项目还将建设4个玻璃温室大棚及配套设施,利用双鹰河冷水资源进行鲟鱼、乌鱼、鲈鱼等生态流水养殖,引入鱼菜共生系统种植水培蔬菜,打造产学研一体的观光农业示范园。
“项目一期和二期建成投产后,每年可产出生态鱼50万斤,有机蔬菜2万斤,产值可达700万元,能有效盘活三建乡闲置土地26亩,新增就业岗位20个,附近农户每年务工可增收48万元,村集体可固定分红12.5万元以上。”丰都县三建乡副乡长曾莉说。
培育市场主体 推动产业稳步发展
眼下,正是果树冬管的关键时节。一大早,三建乡夜力坪村新农人朱科英就来到了自家果园忙活起来。
“近年来,家乡变化很快,特别是基础设施,真的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觉得家乡发展很有前途,2017年,我便回到村里流转了50多亩土地,开始种植樱桃、红心猕猴桃、八月瓜、枇杷、葡萄等水果,一年有近10万元收入,总体还算不错。”朱科英说。
近年来,三建乡坚持“党的领导、国企领路、村集体领办、新农人领头”思路,巩固发展1.87万亩共富产业,打造产业基地43个;围绕“巩固共富林、养好共富牛、壮大共富鱼、建好共富厂、扮靓共富庄”,建设共富农场13个。
丰都县三建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向春波表示,下一步,三建乡将坚持市场化路径方向,围绕雷竹笋、青脆李等1.87万亩三变改革共富产业发展,突出“新农人+村集体+农户”培育市场主体,突出“农民由被动变主动”激发内生动力,突出“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稳步推动产业国退民进、转型发展。
记者:许华安
编辑:李玉婷
审核:王 洁
编审:张博铭
总编:周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