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丰都故事 > 详情
敖飞对花椒树进行病虫害防治管护
记者 李达元
近日,记者走进社坛镇文汇村五组的一片花椒种植园,只见在秋日的阳光照耀下,一株株采收花椒后的椒树,虽然枝梢已被剪去,但如同理发后的年轻人一样更加精神焕发。加上花椒采收后及时清除了枯枝、病虫枝及杂草杂物,使整个花椒园内看上去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当年,敖飞流转土地示范种植花椒树,大家看到收益很好就跟着他种植,还到他的花椒园务工学技术。在他的带动下,全村花椒种植面积已有300多亩。同时,敖飞引导村民在花椒树下种植榨菜,帮助大家在一块地里赚到了双份的钱。”村民杨官忠接受记者采访说。
乡村同样可以闯出一片天地
今年40岁的敖飞是文汇村五组村民,也是村上谯郡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负责人。2004年,敖飞从重庆市某职业学校毕业后,通过朋友介绍,进入主城区一家电子厂上班。
“那时候人年轻,有一股积极进取的精神,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我从流水线上普通工人做起,一步步做到组长、再到车间主任。”敖飞说,虽然事业小有成就,但也有一颗躁动的心,不满足于现状,便于2007年辞去现有工作,跳槽到重庆一家纸业生产公司担任管理职务。
重庆主城回丰都的路程不算远,每年春节临近公司放假,敖飞都要回老家过年。而每次回家,敖飞都会感受到家乡的变化,特别是乡村道路、水利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完善。当然,也有儿时玩伴在家务农,通过勤劳双手和智慧头脑,搞种植、养殖过上了好日子。
敖飞介绍,那几年,一个普通工人的月薪只有七八百元,而他因为是公司管理层,已经拿到了1400元。虽然比普工高很多,但是管理的事务也多,责任重大,上班时间长,几乎每天都是车间、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留给自己的时间很少。后来,听说家乡政府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还出台了很多政策。
“基于这些考量,让我下定决心放弃目前的工作。”敖飞说。他想,自己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只要自己不懒,在乡村同样可以闯出一片新天地。
2009年,敖飞告别了繁华热闹的大都市,回到了生养自己的家乡。
抓住机遇流转土地种植花椒
刚回到家乡,面对父母的不理解,敖飞曾一度迷茫,甚至后悔一时的冲动,不知道自己该从哪里下手。不过他很快调整好心绪,想要瞅准机会寻找一个突破口。
敖飞介绍,那时的农村,只有逢年过节才有些烟火气。平时,基本是老人在地里劳作,而且仍然沿袭祖辈的农耕传统。但也有脑子活络的村民,在地里栽种花椒树,只是花椒采收后销路不好,还遭商贩压级压价故意刁难,导致收益微薄。
“我便自告奋勇站出来对乡亲们说,你们采摘的花椒都交由我来销售,并承诺价格不低于商贩,而且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坚决不打白条。”敖飞的话果然起了作用,回头他利用自己在外工作几年结识的人脉,多方寻求销售渠道,最后帮助村民把花椒卖出了理想的价钱。
从这件事上敖飞看到,村民种植花椒树由于疏于管理,不仅产量不高品质也差,缺少市场竞争力,销路不好卖价不高也就在情理之中。他突然萌生一个想法,何不自己规模流转一片土地,实行专业化统一管理,做给村民看,带着村民干,由此示范带动村民一起赚岂不更好。
“我流转了170亩土地,把自己在外上班几年积攒的钱全部投入进去,但只不过是杯水车薪,无奈之下,我只好向银行贷款40万元,这才终于把花椒种植园基本建成。”敖飞说。
2015年,为了花椒园更好地运营,敖飞注册成立了丰都县谯郡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
发展产业解决就业共同致富
花椒树栽种后需要3年才挂果投产,期间的施肥、除草、修枝等管理,仍然是一笔不小的投入。敖飞便利用花椒树行间空地,在冬季种植一茬榨菜,春季采收后菜叶烂在地里做肥料。
“我年纪大了,在外打工没人要。自从敖飞建起花椒园后,我就长期在基地干活,全年下来,至少有1万多元,加上自家地里种植有庄稼,收入还可以。”村民吴淑珍说。
村民杨官忠家种植了五六亩花椒树,但一直收益不好。后来通过在敖飞的花椒园干活,学到了除草、施肥、剪枝等技术,他把这套技术用到对自家花椒树的管护上,没想到非常有效,当年花椒树的产量就大幅上升,而且颗粒饱满圆润,麻香扑鼻,收入比往年增加三成以上。
在敖飞的示范带动下,文汇村包括杨官忠在内有10多户村民搞起花椒种植,目前,全村已发展花椒产业300多亩。同时,他的种植园每年为村民提供务工机会,特别是花椒、榨菜采收期间,每天所需劳力至少在30~50人之间,村民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我还以合作社名义发展榨菜产业,采取免费发放种子,到时候帮助解决产品销路的方式,鼓励村民利用闲置地种植榨菜。近几年来,全村榨菜种植面积保持在700亩左右,实现产值100余万元。”敖飞说,随着村里经济条件的改善,也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就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