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头条 > 详情
新中国成立初期,老县城总面积不到1平方公里,只有上河街、下河街两条街。“那时候的老县城大多是平房,一家人挤在面积不大的屋子里,晚上只能依靠蜡烛照明,狭窄的街道遇上周末和下雨天更是拥挤不堪。”名山街道81岁老人徐芳回忆说,那时的老县城面临着狭小局促,基础设施配套匮乏、规划落后等一系列问题。
新县城美景
安居之所,心有所归。75年来,我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人居环境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持续优化城市功能,有序推进城市更新,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居民生活品质大幅提升。
改造老旧小区 扮靓“新家园”
“我们老旧小区不仅安装了楼道路灯、进行了绿化,还加装了电梯,出门遛弯买菜都方便许多,不用再担心上下楼看不清和腿脚不方便出门难的问题了。”三合街道雪玉路社区居民张淑兰边说边指向不远处的老年健身设施和儿童游乐区。老旧小区改造时不仅增加了公共活动场地,还做了适老化和适幼化改造。
长江边良好的生态环境
1999年底到2002年,我县历时三年共建各类钢筋混凝土结构和混合结构房屋300.09万平方米。2001年,7万多移民举城搬迁至新县城,新县城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修建在23道自然的山梁之上,东靠龙河,西临峡南溪,北挨长江,后则依山,演变成一座层次分明、依山傍水的山城。
由于众多居民住宅建于2000年左右,房屋外墙斑驳,瓷砖脱落,线路乱搭……2019年,我县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小区道路提档升级从石板路换上沥青新衣,雨污管网分流不再发出恶臭,公共绿地建设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增加分类垃圾桶投入数量,并开展环保宣传活动,社区环境迅猛升级。各乡镇(街道)也积极采取逐家逐户了解各个贫困家庭生活条件和居住条件,并建立信息档案,全面落实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
栗子乡美丽风光
“首先,我们构建‘1+N’城市更新的规划设计体系,为丰都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供蓝图和遵循;其次,坚持深入现场看、组织群众问、邀请代表议、接受群众督、围绕效果评‘五步工作法’,充分激发群众参与改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架起群众桥梁。”县住房城乡建委城市建设科科长张磊介绍,此外,还通过一拆:拆除违法建筑和影响安全的构建筑物;二补:补位、补绿;三改:改造路面、房屋和线管网;四增:增设电梯、路灯、人文和智能;五建:邻里中心、物管中心、社区食堂、养老托幼中心、商业快递便民中心打开老改“12345”幸福密码。
“近五年,我县共改造305个老旧小区,惠及66593户居民。其中包括外墙破损瓷砖修复,线缆规整、环境整治等一系列工作,不仅满足居民安全需要和基本生活需求,还根据实际条件打造更高品质的生活空间。”张磊说,目前,我县通过“政企合作”,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小区参与养老托幼、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以及菜市场、家政等便民商业服务,促进产业投资,增强小区的“造血”功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整齐的房屋
老旧小区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推动我县城镇老旧小区居民实现从“有房住”到“住得好”的飞跃,不仅改新了“面子”,更改实了“里子”,居民生活品质得以迅速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高。
完善公共设施 织密“幸福网”
傍晚的县城移民广场,习习江风和晚霞都成了音乐的背景,广场上跳舞的人们正伴随着乐曲迈着轻盈的步伐,传递着生命的韵律和欢乐的节奏。
“移民广场‘升级’后,我几乎每周都要来跳舞,吹着微风,轻松又自在。”市民秦君敏笑称,老年人也有了大型活动中心,公园广场改造完成后,越来越多老年人喜欢出门到公园下棋、跳舞、散步,有时还能看见有人拉二胡或唱戏。
75年来,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给市民提供教育和休闲场所,县政府多次修缮名山公园,1985年重建牌楼式大门,园内增设儿童游乐场、老干部娱乐室和假山喷水池等设施。2001年11月,朝华公园正式奠基开工,并于2003年12月完工并对外开放,全园面积11.77公顷(176亩)。
2023年初,为更好地满足市民休闲健身需求, 县级相关部门对滨江公园进行微改造、精提升,一批崭新的健身器材也随之投放使用,全长3.5公里的绿色健身长廊成了市民日常爱去的休闲乐园。
丰都县长江二桥
“以前想锻炼,总是找不到合适的地方,现在好了,有了这么漂亮的健身步道和健全的健身器材,周围绿植种类繁多,四季皆可赏花看江,锻炼简直成了一大享受。”市民何凌晗兴奋地说。健身步道和健身器材的投入使用,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便捷的健身场所,更提升了城市的生活品质。
2024年初,为还市民一个纯粹的城市公园,县环卫集团依法对朝华公园违法建筑进行了拆除。目前,全县已规划建设公园16个,面积达183.1万平方米。此外,还新建公园5个,建设面积100余万平方米,对2个公园进行升级改造,面积达23万余平方米,以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织密群众生活幸福网,提供集文化、生态、健身、休闲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空间,加速推进滨江魅力城市打造。
未来,我县将持续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打造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美丽家园。
打造和美乡村 迸发“新动能”
“以前,村里公路坑洼不平,回家一趟又是转车又是走路,太费劲了,环境还差,村民把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味道难闻得很。”提起以前,包鸾镇包鸾村村民袁永霜不禁眉头紧皱,“不过,现在村里环境整洁许多,还被评为市级巴渝和美乡村示范村呢!我们每季度都要进行卫生清洁评比,积攒的积分还能兑换生活用品。”
“我们镇的飞鸾稻香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项目是以农房为原点、院落为单元、村落独特的资源为支撑,建设具有地域特点、时代特征,蕴含烟火气息、乡愁记忆的高品质农房、高颜值院落、高价值村落,打造川渝两地乡村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示范窗口。”包鸾镇党委书记谭明权介绍,截至2024年,农户房屋开工70%,院落开工40%,公共区域开工30%,给排水等隐蔽工程完工80%,已完成工程总量的55%。
2023年4月,包鸾镇第一批示范院落“春分小院”的建设落地,成功打造蕴含包鸾特色文化的乡村示范样板。
“我们通过群众‘自选、自建、自治’模式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比如春分小院院落长曾报伦家的房屋设计、院落打造,以及周边环境美化,都是在其自身想法上加以技术人员的专业设计形成的。”包鸾镇宣传委员蒲涵修说。
包鸾镇只是我县和美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县积极投身于和美乡村建设,坚持以院落“微治理”为抓手,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小切口”,从生态环境到产业发展,从文化传承到乡村治理,全方位多角度推动和美乡村建设,实现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大融合”。此外,新丰书院、老年食堂和农家书屋等公共场所在乡镇扎根,积极服务群众,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让乡村迸发新动能。
记者:江忱菊(实习)
编辑:李玉婷 彭荣庆
审核:王 洁
编审:张博铭
总编:周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