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详情
近日,记者走进树人镇万寿桥村一中药材种植基地,看到中药材长势喜人,绿油油的叶子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熠熠生辉,散发着阵阵清香,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卷徐徐展开。
今年51岁的李兴义目前种植有上百亩黄精、石菖蒲、百部、虎杖等中药材,不仅为村民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收益,其根系对土壤的改良作用还间接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李兴义在基地查看中药材长势
回乡流转土地发展农业
李兴义是树人镇万寿桥村人,年轻时出门打工,在外干过建筑、餐饮、家装等行业工作,慢慢积累了一定资金。
“孩子老人都在老家的,最终还是想回乡发展。”李兴义说,在回乡之前,他了解到有一位朋友在种植中药材黄精,其药用价值备受市场青睐,销售无忧,且有比较好的经济效益,这让他就此萌生了回乡发展中药材种植的想法。
2018年,李兴义回到树人镇,就开始和妻子马不停蹄前往重庆各个区县考察,查看黄精种植情况,取经学习。一段时间后,李兴义在树人镇万寿桥村流转了近80亩土地开始种植黄精,刚开始都比较顺利,但好景不长,随着管理不善和技术的不成熟,最终以失败告终。
“办法总比困难多,失败了可以再从头再来。”面对失败,李兴义没有气馁,他看中中药材的市场前景,慎重思考过后,四处奔波到处咨询中药材种植专家、向同行取经、网上学习技术,慢慢了解到石菖蒲、百部、虎杖等中药材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药用价值,而且亩产高,相对来说好养活。
说干就干,李兴义又流转了20多亩土地,种上了以石菖蒲、百部、虎杖为主的中药材。
“你看,都长得很好。种植周期一般是三年,大概要明年下半年就有收益了!”在自己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李兴义看着眼前长势良好的中药材,饶有信心地说道。
套种实现一地多收
石菖蒲是一味开窍药,具有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开胃等功效,虎杖同样也具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咳化痰等功效,它们都适宜在湿润的环境中生长。
采访当天,记者在李兴义的中药材种植基地看到,基地“两山夹一沟”的垄田里,虎杖长势喜人,繁茂的绿油油枝叶随风舞动,林下套种的石菖蒲茁壮成长,一片片长叶青翠欲滴。在一旁的土地里,百部也长势喜人,藤蔓爬满了架子,绿油油的叶子随风摇曳,散发着阵阵清香,
“我采取高株+矮株的套种模式,这样能实现一地多收,实现更多经济价值。”李兴义介绍,采取套种的方式,既合理利用土地空间,又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因为中药材种植周期较长,所以目前种植基地还没收成。但种植中药材,给村民带来了一些收入。”李兴义介绍,基地常年聘请了10多名本地村民,进行基地的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护,村民在基地干一天有80~100元的收入,工资实行日结。
“我在这个基地里面务工,勤快点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既把家里照管了,又把钱挣了。”万寿桥村村民陈素娟高兴地说。
“我在基地务工,去一天有100元左右收入。流转土地出去,租金有一份收入。”说起越来越有奔头的日子,基地工人刘善琼脸上露出了笑容。
“还有很多村民在我们基地打工,慢慢对中药材有了一些了解,也萌生了种植中药材的想法。”李兴义介绍,在他的影响下,目前村里已经有好几户村民都在种植中药材,比如万寿桥村一组村民李绍奎,目前种植了近1亩的中药材,虽然规模不大,但中药材长势良好。
种植中药材投资少、收益期长,同时还能有效提高绿色植被覆盖率,是一项很好的长效产业。“小小中药材,既是治病救人的良药,也是促进增收致富的‘良方’,也能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李兴义说,下一步,他将扩大种植规模,不断增加适合的中药材品类,精心管护,提高中药材产量和品质,同时带动更多村民一起参与中药材种植,并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服务,让更多村民在产业发展中干劲足、有钱挣。
记者:方柳卜 李曾真
编辑:李玉婷 林雪琴
审核:王 洁
编审:张博铭
总编:周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