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丰都故事 > 详情
实习记者 江忱菊
冉聿修(1904—1927),字成德,别名己任,男,汉族,丰都县包鸾镇人,丰都早期共产党员。
冉聿修从小立誓为拯救纷乱的社会而奋斗,不断宣传新思想、新理念,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多次参加革命战争,在八一南昌起义后的征战中不幸牺牲,践行了“己任”誓言,用生命诠释对党的忠诚。
冉聿修故居
近日,记者走进包鸾镇红花坡村日照坝冉聿修故居遗址,全木质结构的四合院因岁月流逝部分墙倒屋塌,古朴的木楼,在绿树掩映下显得清幽雅致。
“这便是我曾祖父离家前一直居住的地方,咱们脚下就是从前这个院落铺就的青石板,前面树下就是当时的大门,左右两边还有石阶。”冉聿修的曾孙冉明峰说。
立誓救国救民
1904年,冉聿修出生在丰都县顺庆乡(现包鸾镇)营台日照坝(现红花坡村日照坝)一户农民家庭,因其父辈拥有田地租80余石,生活较为富足,所以自幼生活恬静平安。其父冉晓洲重金聘请竹子乡(现仙女湖镇)知名晚清秀才杨栗臣入府教授冉聿修识文断句、四书五经。
1916年,袁世凯倒台,各地军阀割据称雄,匪患四起,社会动荡。丰都匪首钟介梅聚众于营台烧杀抢掠,捉肥索财。
“某天,钟匪率人闯进冉家,将年仅12岁的冉聿修及其堂弟冉成宣、叔娘彭氏绑至涪陵清溪作为人质,勒索钱财。其叔父冉利生带着冉父筹集的60块大洋前往清溪才将家人赎回。”包鸾镇红花坡村党支部书记郑善军说。
这次捉肥事件让冉聿修备受打击,回家后的他在其堂兄冉廷栋的影响下立誓要为拯救纷乱的社会而奋斗,让动荡不安的社会恢复太平。在冉父的支持下,冉聿修前往丰都县立高等小学校(后改为县立中学)就读。在校期间,结识了李彤辅、唐涂丹、卢汝纯等有志青年,并时常聚在一起探究科学、民主理论,讨论国家大事,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在五四运动的鼓舞下,曾祖父与一群道同契合的同学坚定地举起反帝、反封建大旗。当时,他们利用周末假期去乡场集镇上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五四运动,倡导男女平等,劝谕女子放脚。而后,在1922年暑期,他又同冉廷栋、秦上恒等进步青年学生组成‘反对军阀、改造社会’宣传组,冒着酷暑跋山涉水前往包鸾、营台、新建等地,发表救国演讲,揭露反动军阀的罪行,向广大农民群众解析中国人民灾难深重的根源,教唱‘打倒军阀’等革命歌曲。呼吁民众团结起来,打倒军阀,打倒土豪劣绅,消灭剥削制度,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新国家。”冉明峰激动地讲述起当年的故事。
离家投笔从戎
1924年5月。冉聿修在知晓孙中山在广州创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后万分高兴,几欲前往报考,均因虑及家中老小而放弃。次年5月,在家人的支持下,他毅然辞别怀着身孕的妻子,抱定“不学到救国救民的真本领,誓不回家见父老”的决心,前往黄埔军校求学。
抵达广州后,与晏怀玉一道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步科二团三连学习,为了警示自己拯救人民于水火之决心,他依《孟子·离娄下》“己饥己溺”句,改名“己任”。
“曾祖父离开家乡前往广州求学后,我的曾祖母在生下祖父半年后不幸离世。自此,祖父便交由我高祖父抚养。祖父这一生未曾见过自己的父亲,但提起曾祖父,祖父总是神采奕奕。在我幼时不但教我学英文,还时常讲述曾祖父的故事给我听。”冉明峰说。
冉聿修在黄埔军校时仅一年时间便修完了全部课程,利用业余时间广泛阅读大量进步书刊,并寄回家乡鼓动亲朋好友投身革命运动。冉聿修的胞妹冉民兰受其影响和熏陶,也积极投身革命事业,在其堂兄冉廷栋的帮助下前往延安中国女子大学就读。在校内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教育培养下,随着革命觉悟的不断提高,冉聿修于1925年在黄埔军校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激战负伤牺牲
1926年7月,冉聿修以优异的成绩在黄埔军校毕业后,被分至北伐一路军工作,庚即参加北伐战争。
在北伐征战中,他身先士卒,临危不惧,英勇杀敌。10月,北伐军攻占武昌,取得了北伐战争的最终胜利,他随军据守武昌。
“北伐战争结束后,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湖南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曾祖父更加坚定了党的革命立场,不仅从中做了大量北伐军的思想工作,更是在武汉做了党的许多宣传工作。”冉明峰说。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因惧怕共产党夺取政权,在上海发动了反对共产党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血腥镇压工农群众的革命行动。冉聿修根据党的指示,从北伐军中撤出,转住汉口,等待指令。
同年7月,为了抵御国民党反动派的大举屠杀,唤醒广大民众,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中共中央决定“于八月一日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冉聿修闻讯,立即向组织提出申请,调南昌参加起义。到南昌后,成为朱德的副官,他充分发挥自己在黄埔军校所学知识协助朱德工作,在党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的筹备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南昌起义后,冉聿修随前委撤出南昌,依中共中央原定计划沿抚河南下,经瑞金、寻乌,到临川。8月26日,随起义军攻占瑞金县城。8月30日,又随起义军攻占会昌。之后,折返瑞金,改道东进。
9月22日,起义军攻占广东大埔县三河坝后,冉聿修随主力继续南进。9月28日,起义军主力在广东揭阳县山湖(玉湖)附近地区将遭遇的东路军击溃,继向汤坑(今丰顺县)推进,在汾水村地区与敌军再次激战。至30日,起义军伤亡2000余人,无力再战,遂向揭阳撤退。
冉聿修在此次战斗中身负重伤,随伤员转移去瑞金,途中因伤势过重,不幸牺牲,时年23岁。后来,朱德在延安回忆起冉聿修“我参加八一南昌起义时,副官姓冉,丰都县人,他个子不高但人很精干。”赞扬了他的聪慧和革命精神。
冉聿修的一生虽短暂但热烈,为拯救国家,救民于水火,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英勇献身的精神,毅然投身于革命的洪流,身体力行践行了“己任”的诺言。他用热血和生命诠释了革命的伟大意义,点燃了希望的火炬,谱写出一曲高亢的生命壮歌,他的精神将永远在丰都这片土地上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