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详情
朱泽淮(1903—1940),号亚韩,又名正凡,笔名朱铁笙,男,汉族,丰都县顺庆乡(今三合街道)人,是丰都较早期共产党员、革命烈士。朱泽淮的一生是充满奋斗和奉献的一生。他始终坚守信仰、追求真理,为推翻旧制度、建立新中国而不懈努力。
10月10日,记者来到朱泽淮出生的地方,曾居住的泥土房经过了重新修建,仍保留着原有的古朴风貌。屋前曾是一片藕塘,如今已成为一个小池塘,水面波光粼粼,几只水鸭悠闲游弋,为故居增添了一份生机与宁静。但在故居旁,一棵历经沧桑的黄桷树依然挺拔,它的枝叶繁茂,仿佛在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和英雄的记忆。
朱泽淮故居
出生贫寒奋发有为
1903年9月,朱泽淮出生在顺庆乡一户贫苦农民家庭,童年正值清朝末期,政治动荡,社会混乱,民不聊生,幼年即随父母下地劳作,或上山打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艰苦生活,尽管早到读书年龄,但因家贫如洗,无力供养其上学读书,直到10岁时,才得其嫡堂伯父朱芳柏(又名朱辛甫)相助,免费将他收入所办私学启蒙读书。
1921年春,朱芳柏受聘于忠县县立中学任国文教员,朱泽淮又随同其入校就读,并深得英语名师陈莘父教诲,为其以后研修俄、德、法语打下了坚实基础。
1922年2月,朱泽淮考入万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就读。1923年2月,在共产党员教师肖楚女的革命思想影响下,倍受教育、启迪,积极投身学生运动,探索革命真理,追寻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同年5月,他经肖楚女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从此,在肖楚女的指导下,他参加了“学行励进会”,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共产党宣言》《唯物史观》等马克思主义著作,接受五四运动的新文化、新思想熏陶。当“二七”惨案和“五卅”惨案传到万县时,他义无反顾,加入校内师生游行队伍,抗议反抗军阀和日、英帝国主义屠杀革命群众的暴行。
1925年秋,朱泽淮于万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毕业后,赴重庆中法大学四川分校学习,经中共重庆地方委员会批准加人中国共产党。年末,学习结束,返回家乡丰都新建乡。在革命活动中,朱泽淮逐渐认识到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革命道理,于是,通过其叔父说服当地乡绅,取得团正职务,并以保境安民为由,大量招收团丁,扩大团防武装,将其改造成党的革命武装。但是,由于他常率民团阻止官吏豪绅增派捐税,触动了当地封建地主阶级利益,不久即被当地地主、土豪强逼交出团防,卸去团正职务。朱泽淮被解除团正职务后,辗转入白庙、县立小学任教,以微薄收入养家糊口。
长途跋涉到上海求学
1926年夏,甘雨苏受党组织派遣,自重庆带回《农民协会章程》,于丰都三建乡创建农民协会。朱泽淮得知后,义无反顾协同甘雨苏走村串户,秘密向农民宣传北伐战争胜利成果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成功发展农协会员200多人,建成丰都第一个农民协会。同时,在中共重庆地方委员会特派员喻凌翔的指导下,与李彤辅、甘雨苏等人合作,成功建立起丰都第一个中共党组织——中共丰都支部。此外,配合原万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同学、丰都县立小学校长林海荪等人积极争取县府拨款,于县立小学成功创办初级中学和短期师范学校,并兼任学校教员。
1927年重庆“三三一”惨案后,朱泽淮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掌握理论武器,才能彻底摧毁旧制度,于是,向组织提出外出学习申请。10月,经中共丰都县特别支部批准,朱泽淮在其伯父朱芳柏和表叔张子模的资助下,长途跋涉到上海求学。次年1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大厦大学(现大夏大学)社会学系,一边读书,一边从事党的工运工作。1931年,朱泽淮就任上海法南区霞飞路党支部书记,因其懂法语,被党组织派去法租界兵营宣传革命,鼓动越南独立,策反安南水兵,被法租界巡捕逮捕。在法租界准备将他引渡给东南反动政府判刑的法庭辩护中,他依据法国刑律和租界法规为自己辩护,终获无罪释放。1933年春,他先后加入党领导的左翼教育家联盟和左翼文化团体社科联,就任左翼教育家联盟理事,曾一度被组织怀疑犯有“左倾”错误将其撤职,贬为搬运工人长达一年后得以平反,并恢复教联工作。1936年10月,鲁迅逝世,他亲临吊唁,在发起、组织各阶层人士为鲁迅送葬中,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关入南京监狱。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共两党合作,党中央坚持要国民党释放一切政治犯共同抗日,朱泽淮也因此获释出狱。
返回家乡丰都恢复发展党的组织
朱泽淮获释出狱后,徒步奔赴延安,抵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当办事处主任伍云甫获知其身份和经历后,即动员其到后方建立党组织、发展统一战线。于是,他拿着西安办事处出具的介绍信,辗转中共武汉长江局,返回家乡丰都恢复发展党的组织。
1937年底,朱泽淮回到丰都。不料,中共丰都县委遭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在未能与当地党组织取得联系的情况下,得其亲戚陈海南帮助,于县城安顿下来。
次年2月,其原上海大厦大学同学秦培吾创办私立平都中学,朱泽淮应聘入校担任教务主任,从此,他以学校为阵地,秘密恢复重建党组织,成功发动平都中学、适存女中、县中等学校进步师生和社会进步人士创立了“丰都抗日救国会”,经常聚集救国会成员,分析抗日形势,剖析国共两党的不同抗日立场和态度,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教育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树立抗日爱国观念,鼓励师生团结一致,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同年3月,为扩大抗日同盟,形成更加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他又在县城各校发起创立“丰都县学生救国联合会”,遭当局拒批。4月,他联络起部分共产党员,发动社会知名进步人士向当局施压,终使当局妥协,批准成立了“丰都县抗敌后援分会学生支会”。
1938年5月,朱芳淮(朱挹清)受中共四川省工作委员会派遣,返丰与曾季鲁清理党组织,筹备恢复建立中共丰都县委时,朱泽淮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并秘密发起建立“马列主义学习小组”,于暑期利用大西门麦利加药房隔壁他的妹夫家,分期分批组织李正英、任在益、樊永惠等学生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大批进步青年学生接受了党的主张,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
同年8月,中共丰都临时县委成立,朱泽淮当选县委委员,并协助县委于县城小西门设立了“重庆各报丰都代办处”,公开推销发行《新华日报》,从而建立了党在丰都的第一个宣传活动阵地。9月,为唤醒妇女觉醒,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朱泽淮根据县委的指示,组织共产党员李正英、樊永惠等人经过艰苦努力,成功创办《丰都妇女》杂志,为宣传党的主张,解放妇女,发动妇女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发挥了积极而广泛的作用。是月,县委书记朱芳淮调离丰都,朱泽淮接任临时县委书记,先后发展建立县中、适存女中党支部和平都中学党小组。
年底,许立群到丰都传达川东特委“成立丰(都)石(柱)中心县委”指示,朱泽淮当选中心县委书记,从此,在中心县委领导下,丰、石两县的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党员人数剧增,“同乡会”“同学会”“救国会”“抗敌后援分会学生支会”“战时妇女服务团”“城厢学生救亡团”“疾呼剧团”等抗日救亡团体应运而生,抗日支前活动蓬勃开展,并先后送17名进步青年学生赴延安参加抗战。
寒假期间,朱泽淮通过丰都县抗敌后援分会学生支会,动员县城中学进步师生800多人,组成6个抗日宣传队,徒步丰都南北两岸42个乡场集镇宣传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方针,揭露蒋介石的拒不抵抗政策,教唱抗日救亡歌曲,演出《壮丁上前线》《捉汉奸》《亡国恨》等抗日新剧,唤起民众觉醒,抗日图存,拒当亡国奴。同时,组织进步青年学生于县城集会游行、街头演讲、募捐和到后方医院慰问负伤抗日将士等,并于工厂、街道兴办工人和贫民夜校,唤醒民众。
牺牲于成都新南门外城墙边
1939年,国民党制定实施“溶共、防共、限共”的反共政策,制订《限制异党活动办法》。2月,朱泽淮因组织进步青年学生奔赴延安抗战,学生家长到校要人,致县长李青伟怀疑其为共产党员,于是,川康特委随调朱泽淮到乐山中共五通桥区委工作,以通才中学教员的公开身份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次年,他奉调成都中共川康特委宣传部,任《时事新刊》编辑,撰写发表了大量立意新颖、激励民众团结抗日的文章,无情地揭露和抨击了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丑恶嘴脸。因此,激怒了国民党反动派,国民党特务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欲寻机除之而后快。
1940年3月14日,朱泽淮在国民党老牌特务头子康泽炮制的“抢米事件”中被捕。
3月18日,国民党成都当局给朱泽淮冠以“煽惑群众,指挥抢米,破坏治安,阴谋暴动”的莫须有罪名,公开将其枪杀于成都新南门外城墙边。他牺牲时,年仅37岁。
1983年3月1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朱泽淮为革命烈士。
“我虽然没见过他,但是我觉得他一直都在我身边,是我学习的榜样,让我们明白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之间的紧密联系。”朱泽淮烈士的孙子朱继国对记者说。
实习记者:李巧
编辑:李玉婷 林雪琴
审核:王 洁
编审:张博铭
总编:周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