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魅力丰都 > 详情
童仙寨社区生态枇杷园
花椒经果林
风电场与周边良好生态环境融为一体
绿春坝村保家楼生态家园
龙河湿地公园一角
森林中的“蒙古包”
龙河河水碧波荡漾
龙河岸线生态美景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县持续探索和创新实践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近年来,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推进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切实防范生态环境风险,全面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美丽丰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水环境持续向好 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以前我们这里最怕下大雨,一下大雨街上就会有污水流出来,行人只好捂住鼻子快步走过,现在污水管网重新改造了,下雨天污水不会再流出来,臭味也没有了,老百姓生活质量明显提升。”社坛镇社稷坛社区居民陈开文说。
社坛镇污水管网改造只是我县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ppp项目的一个缩影。该项目涉及20多个乡镇和街道,建设内容包含管网检测与排查,乡镇污水管网新建,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村级污水处理站升级改造,龙河、汀溪河、碧溪河流域污染源治理、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污水处理存量资产置换、智慧水务建设等。项目2020年启动,2023年全部建成投用。
近年来,我县还先后实施了碧水保卫战、碧溪河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及次级河流入河排污口排查等工作,通过对生态环境的治理,2023年,丰都境内的长江、龙河、赤溪河3条河流为Ⅱ类水质,渠溪河、碧溪河、飞龙河断面水质总体达Ⅲ类水质。17个水功能区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县城、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分别为100%、94.9%。
县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小芸介绍,我县还升级改造4个场镇生活污水管网14公里,规范整治畜禽养殖场59家,引导59家水产养殖场实施生态养殖,榨菜腌制小作坊实现视频监管全覆盖,流域水质从Ⅴ类提升至Ⅲ类,实现由“乱”到“治”的根本性扭转。
“同时,加快推动次级河流入河排污口排查,完成300个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及‘一口一策’编制工作,整改销号率达78.7%。投入5000万元完成县城、丁庄片区污水管网改造,进一步完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建设。”杨小芸说。
生态修复稳步推进赋能绿色发展
近年来,我县围绕城乡绿色公共空间营造,打造城区滨江生态廊道、滨河廊道;以修复改造、提质增效为重点,加大森林抚育管护,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结构稳定;结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村“四旁”植树,发展花椒、柑橘等特色经果林,让绿水青山增效益。
通过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项目,持续推进“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全县森林覆盖率55.08%,七跃山林场入列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单位。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数保护率92%,坚持“人防+技防”全覆盖,“十年禁渔”取得阶段性成效。加强重点区域治理,统筹推进多项岸线综合整治工程,整治龙河水土流失50.5平方公里,双向贯通16.6公里龙河生态廊道,全国示范河湖创建成果持续巩固,水土保持率60.8%。
“以前,龙河岸边有几家石材厂,生产时机器轰鸣,发出的噪声大、污染河水。现在企业搬了,政府还在龙河岸畔建成了湿地公园,良好的生态环境让村民们的心情也格外舒畅。”双路镇安宁场村村民余学建说,他家的住房与龙河比邻,依山傍水。
一系列有效举措换来了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通过实施重要节点生态修复、河岸绿道防护林建设,河畅水清、安宁和谐、宜居宜业、人水相亲的幸福河湖成为了丰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释放生态红利 青山带来金山银山
仙女湖镇卢家山村山蹬坡由于石漠化严重,地里几乎都是石头,贫瘠的土壤无法满足粮食丰产稳产,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昔日乱石岗嬗变成了如今犹如仙境般美不胜收的桃花园。
“桃树不仅绿化了乱石岗,也保住了水土流失,4月桃花灿烂,7月桃果飘香,它不仅美化了环境,也带给了村民实实在在的增收。”卢家山村党支部书记刘克胜说。
山蹬坡桃园只是我县发展经果林、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全县沿江两岸乡镇(街道)大力发展龙眼产业,在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同时,也解决了三峡库区移民产业空虚化难题。我县还通过在三元、双龙、青龙等乡镇规模种植红心柚7.5万亩,在树人、董家、湛普等乡镇种植花椒7万余亩,在龙孔、保合、名山等乡镇(街道)种植柑橘9万余亩,以及在青龙、双龙等乡镇种植茶树1.1万亩,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老百姓们成了实实在在的受益者。”杨小芸说,下一步,我县将进一步筑牢生态屏障、发展生态经济,聚力提升群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获得感和幸福感,努力实现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加快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新样板打造。
记者 李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