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详情
人物名片
丰都县旅游宣传营销中心8级职员,董家镇石龙门村驻村第一书记
张可政
·石龙门村简介·
石龙门村位于董家镇东部,近年来,该村以种植花椒、榨菜、红薯等为主。
受组织委派,我于2023年6月赴董家镇石龙门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乡村振兴工作指导员。驻村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和董家镇党委政府及相关帮扶部门的领导支持下,我严格按照组织要求,带领工作队员脚踏实地深入田间地头,紧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与干部群众一道并肩奋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撸起袖子加油干,通过建强村党组织、推动产业发展、积极为民办事服务,有效地推动石龙门村乡村振兴工作书写了新篇章。
抓党建强组织
着力创先争优
驻村后,我把建强基层组织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第一抓手,带领工作队员通过与村支两委干部深入交谈了解村内基本情况;通过“三大行动”走门串户,在村民中开展广泛深入的走访调研,与心换心,逐渐取得村民们的信任,村民也就跟我们敞开心扉,很快掌握村情民意。
张可政走访农户
我们坚持党建引领,按照“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即打造一个品牌:活力党组织;建好两个阵地:党群活动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组建三支队伍:夜访队、帮帮队、天使队;发挥四个作用:思想教育作用、桥梁纽带作用、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提升作用),以创建活力党组织为抓手,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监督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规范党组织生活,切实做好党建基础工作。
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为导向,我带领工作队员积极组织开展“每月主题党日”“老年人免费体检”“助农采收花椒志愿服务”“新春趣味运动会”“返乡大学生社会实践”等一系列活动,使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发挥,为村庄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有效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抓产业促发展
全力强村富民
我认为,乡村振兴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重点在于农村产业的发展。为摸清情况打好基础,我带领工作队员深入花椒种殖大户的田间地头,深入了解花椒种植、采收、晾晒、销售,走进养殖大户的养殖场了解畜禽养殖、防疫、饲料、销售等情况,协调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灌溉供水等方面的问题,协助完成花椒种植大户灌溉蓄水池1个,有效解决生产后顾之忧;筹集资金3万余元,为村里在家的295户村民发放土鸡苗1700余只,积极探索土鸡蛋产业发展。
花椒产业
同时,我们深入花椒种殖大户、畜禽养殖大户、外出打工归来户等,到具有强烈发展意愿的村民中开展调研,进一步摸清发展家底,了解其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需求,向他们传达党和各级政府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消除思想上的模糊认识。目前,我们协助村两委已培育9名村民成为新农人,让他们带动更多农户发展种养业。
近些年,石龙门村受地势和村民外出打工影响导致撂荒地较多。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积极运用撂荒地整治政策,学习优秀技术,挑选优良种子,发动村民一道开荒种植榨菜70余亩、油菜600余亩、红薯200余亩,均获得了较好收成,增加了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
村内有一个由村集体投资建成的红薯加工厂,解决了农户种植红薯的销售问题。但我与工作队员在调研时发现,因受地理条件影响,该厂在规模、技术等方面均存在较大不足,难以正常发挥经济效益。为激活资产,有效增加集体经济总量,我们与村干部先后3次到其他红薯加工企业参观学习,并多次与设备厂家沟通试制产品,有效掌握红薯粉生产加工工艺。
我们指导对红薯加工厂房进行合理扩建,重新调整安装红薯加工设备,使红薯粉生产加工规模得到有效提升。预计今年产值将达到20万元,由此带动全村红薯产业发展。
抓环境促治理
创建和美乡村
美丽宜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抓好环境治理,我带领工作队员充分利用乡村大喇叭和入户走访等多种方式,向村民全方位、多角度宣传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性。
我们积极发动全村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引导广大村民参与到农村环境整治中来,鼓励村民做好自家房前屋后、院落周围及村庄的环境卫生,做到垃圾不乱倒、不乱扔、勤打扫,逐渐养成爱护环境、保护家园的良好习惯,从而提升居住质量和生活品质,有效降低疾病风险。
以改善人居环境治理行动为契机,我们还协助村两委健全垃圾清运机制,健全完善村规民约,着力发挥群众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中的主体作用,坚持以机制创新最大程度地推进整治工作落实;采取定期不定期督导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采取有力整治措施,全面推动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目前,村内呈现出道路干净、院落干净、菜园干净、房屋干净的新气象。
我们还把抓环境治理与创建和美乡村有机结合,通过优秀传统礼俗强化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待人忠厚等道德观念,滋养淳朴向善民风。联合村两委组织开展活动,提倡邻里之间和睦相处,鼓励村民之间彼此关心、关照。劝导长期在外务工村民定期与留守在家的父母、孩子联系,比如视频聊天、抽空回家团聚。
同时,健全完善村规民约,逐步完善孝老爱亲等倡导性标准和约束性规范,对不赡养老人、不关心孩子的行为进行教育、规劝,奖善抑恶,化解矛盾纠纷,弘扬文明乡风。
记者:李达元
编辑:李玉婷 彭荣庆
审核:王 洁
编审:张博铭
总编:周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