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头条 > 详情
充值卡套餐
预付式消费即充值消费,因为有较大折扣优惠,近年来在美容美发、休闲健身、母婴等服务行业普遍存在。消费者往往被各种优惠活动吸引,提前支付一定金额,以期未来获得性价比高的服务或商品。然而,在这看似便捷实惠的消费方式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陷阱。为了深入了解预付式消费背后的问题,记者展开了一系列调查。
诱人的优惠暗藏陷阱
近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少美容美甲店在店面上打出诸如“美甲18元”“睫毛48元”等诱人的低价标语,事实是否与店家打出的广告标语一样呢?对此,记者随机走进一家美容美甲店进行了暗访。
“三叶草和单根做法价格都是48元,如果不办会员卡的话我们店的价格是88元起。”商家告诉记者,18元的美甲和48元的美睫确实存在,只不过需要记者办理会员卡以后才能享受折扣价格,而会员卡充值以300元为最低标准,向上还有500元、800元、1000元等金额的,会员卡充值越多,享受的折扣越高。
“我们店的会员卡充值后,每做一次就从卡里扣钱,消费多少扣多少,做指甲睫毛都不预约,直接到店里排队。对于做指甲,如果是会员,纯色18元,款式68元封顶,甲片128元封顶。如果不是会员,纯色68元起,甲片100元,两项一共168元。”商家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催促记者办理会员卡。
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健身房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记者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在看似充满活力与健康的健身房充卡消费背后,却隐藏着不少陷阱。
“我们店有年卡和半年卡,还有短期的季卡,你想办哪种?对于年卡,一年的没有两年的划算,我们店一年的是1780元,两年的是1980元。”记者在与健身房工作人员交谈的过程中发现,办理会员卡的年限越长,项目越多,价格越优惠。
会员卡的消费内容仅限于健身房内的公用器械,如果想要教练教授,则需要产生另外的费用。此外,每张会员卡都有时间限制,且仅限本人使用,超过时间或者转借他人都无法使用。
“一对一的属于私教,需要另外收费。在我们健身房办的卡不限制次数,我们只看时间。经常来健身的,肯定划得来。至于办了卡不来健身,不能怪我们。”一健身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预付式消费有陷阱消费者维权难
预付式消费,是指消费者预先向经营者支付一定资金,然后按次或按期获得商品或服务的消费方式。
近年来,预付式消费作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已经成为消费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履约中,因铺面搬迁导致的消费不便,或因经营不善导致铺面关停的现象屡屡发生,致使消费者退卡退款难、维权难。
“办卡充值300元消费30次,每次10元,如果不办卡消费一次38元。没有时间限制,你随便让哪个亲戚朋友来耍都可以,只要留电话号码就行了。”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部分预付式消费确实能够让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得到不少优惠,但通常商家在推出充卡优惠时,却并没有与消费者签订正规合同,大部分都是采取录入电话号码的方式进行充值,很有可能会出现办卡手续不规范带来事后维权难等问题。
“现在做什么都要办卡,做指甲要办卡,做睫毛等也要办卡。前不久,我在一家做指甲的店办了一张卡,不办卡消费一次要100多元,办了卡消费一次只要40多元。那张卡我去消费了两次,算下来比不办卡还要贵,因为那个店每次都预约不到,所以办卡也存在风险。”市民代女士告诉记者,她在一家美容院办卡充值后,服务质量有了明显下降,有时甚至出现敷衍了事的情况。找商家理论时,商家却以各种理由推脱责任,而且部分商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使用的产品质量也难以保证。
除了办卡手续不规范、服务质量下降等问题,商家跑路也是预付式消费中最让消费者担忧的问题之一。记者了解到,不少预付式消费商家在收取了大量消费者的预付款后,突然关门停业,不知所踪。消费者不仅无法继续享受服务,而且预付款也难以追回。
“我之前在一个游乐场所给孩子办了一张卡,充值500元,不料我们只去玩了两次,就找不到人了,游乐场关门了,这种情况我们也不知道去找谁。”市民孙女士无奈地说。
商家花样百出消费者需提高警惕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预付式消费目前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这也是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条例》对预付式消费也作出了相关规定,将有利于消费环境的改善。
在此情况下,消费者应如何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近日,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县消委会和律师。
据介绍,于7月1日实施的《条例》对防范预付式消费存在的问题作出相关规定,从书面合同的义务、按约履行的义务、事中告知的义务三方面强化了经营者的义务。明确经营者应当与消费者订立书面合同,约定商品或者服务的具体内容、价款或者费用、预付款退还方式、违约责任等事项;经营者出现重大经营风险,应当停止收取预付款;经营者决定停业或者迁移服务场所的,应当提前告知消费者,继续履行义务或者退还没有消费的预付款余额。如果经营者没有按照约定提供,应当按照消费者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还预付款。
“在办理预付卡时,不仅要保存好预付卡卡片,还要保存好订立的合同,以及办的卡和充值发票,采用预付式付款时尽量以电子方式转账。在持卡消费时,要核实消费记录、服务次数、账户余额等信息,并拍照截图留存记录,作为证据保存,以备不时之需。办理预付卡后,消费者要经常关注经营者的经营状况,发现门店经营萧条,不能正常提供服务,有“停业或失联”迹象的,应尽快消费卡内的余额和次数,或及时向经营者提出解除合同,协商退款,尽量减少损失。”县消委会秘书长王勋说。
重庆王华律师事务所律师崔红东建议,在办理会员卡或者签订服务协议时,要详细了解合同约定,注意保留收费票据、宣传手册等资料,以备维权时使用。对于需要办卡充值的预付消费,一定要仔细审阅合同条款,明确退费、违约等事项,避免一次性充值过大金额。
短评:
念好预付卡“紧箍咒” 维护安全消费环境
在如今的消费市场中,预付式消费模式日益普遍。然而,这看似便捷优惠的消费方式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陷阱。一方面,商家可能以诱人的折扣吸引消费者办理预付卡,但在后续经营中,却出现服务质量下降的情况。另一方面,部分商家甚至可能在收取大量预付款后突然关门跑路,让消费者的钱款打了水漂。预付式消费背后的这些陷阱,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的正常秩序。消费者在面对预付式消费时应保持理性和警惕,相关部门也应加大监管力度,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公平的消费环境。